合声模与嘶声模对辐射带高能电子演化的区域性作用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辐射带是地球空间中辐射环境最恶劣的区域,其分布范围约为1-7地球半径,分内外两个辐射带,内辐射带主要是高能质子,外辐射带的主要成分是高能电子。目前,绝大多数在轨航天器都运行在这个区域。当航天器运行遭遇高能粒子时,会使卫星的仪器功能异常或失效,也会对宇航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而研究辐射带高能粒子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外辐射带随地磁活动有剧烈的变化,在几分钟到几天的时间尺度下,外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能够变化一至三个数量级。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只有几十或几百keV的电子加速成为相对论电子,或者使电子损失沉降至电离层和大气层?为此,人们提出了绝热输运,径向扩散,波粒相互作用等物理机制来解释这些变化。本文将研究哨声波与外辐射带高能电子的波粒相互作用对高能电子分布函数变化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日侧与夜侧的哨声模合声波的扩散系数特点,然后模拟它们对高能电子相空间密度演化的差异。模拟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的合声波发挥着显著不同的作用:向阳侧合声波能够引起小投掷角电子的沉降损失,而对大投掷角电子的加速作用则较为微弱。背阳侧合声波对小投掷角电子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大投掷角电子则有显著的加速作用。随后我们分析了平行传播的哨声模嘶声波与辐射带电子的回旋共振作用,结果表明,嘶声波能够使较大投掷角的高能电子相空间密度下降,驱使电子进入损失锥而发生沉降。最后我们研究了两侧合声波和嘶声波对电子相空间密度的演化的共同作用。计算结果显示哨声波与电子的回旋共振效应在恢复相阶段主要还是加速低能电子。同时,不考虑交叉扩散项时数值计算会导致相空间密度被高估,说明交叉扩散系数在模拟过程中不可忽略。
其他文献
金属-介电质-半导体复合结构在非线性光学器件、催化、电发光器件以及生物标记等方面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Au纳米颗粒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定位和标记,能量的存储和传输,表面增强
Yb离子固体激光器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准三能级激光器作为一种不同于四能级的激光器,其振荡激光特性比较丰富,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
表面等离激元波(Surface Plasmon Polaritions Wave,SPPs Wave)是在金属表面区域的一种自由电子和光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并沿着金属/介质界面传播的准二维电磁表面波,其电磁场强度
针对四足机器人的奔跑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跳跃(Bound)步态的奔跑控制方法,通过腿部的快速小幅度摆动实现四足机器人的Bound步态。使用有限状态机将机器人的一个运动周期分
低维纳米体系中的等离激元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表面受限、静场增强),无论是在信息、化学、生物、能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等离激元(plasmon)是一种元激发,是等离子体中电子
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将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的特点结合起来,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