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江-梁平海槽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呈NW-SE走向,自开江、梁平向北西经达县、平昌与广旺海槽相连,总体上为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并形成了礁滩相带,二叠系长兴组又是四川盆地的主要油气产层之一,在近30年以来,有许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到对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礁滩储层的研究中,发现了诸如龙岗、元坝、普光等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五百梯区块刚好位于开江-梁平海槽东南末端的边缘,依据目前海槽周缘其他区块的勘探现状推断,五百梯区块长兴组应该具备发育广泛生物礁储层的条件,但从目前收集到的五百梯勘探结果来看,显然不如预期。通过对研究区已有钻井对比分析发现,勘探中真正钻遇生物礁储层井较少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生物礁储层有效的地震识别方法和对生物礁发育的主控因素不清楚,从而使得对研究区生物礁储层的沉积环境,空间分布、储层特征等研究不够深入。为此,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五百梯区块长兴组礁滩沉积体系研究,圈定研究区礁滩有利区带,以期提高后期勘探成功率。对于沉积体系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利用研究区的钻井、测井以及3D地震等资料,首先应用层序地层学标准化理论,对长兴组单井和连井进行了层序地层特征分析;其次进行地震模拟分析,建立了地层岩性与地震反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其应用于无井区,同时结合传统地震相分析和生物礁过井地震剖面,总结出了研究区长兴组礁滩地震相的识别模式,并划分出了礁滩的大类沉积环境,同时恢复了研究区长兴组的古地貌。在此基础上,利用细分地震岩相分析方法和研究区3D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扫描解释技术并辅以均方根振幅地层切片分析,开展了骨架岩相识别,与此同时利用沉积建造体(砂坝、礁、滩等)与水流的关系、沟谷连线来分析水流路径。最后依据“骨架岩相+大类环境+水流路径=沉积体系”的方法,重建了研究区长兴组的礁滩沉积体系。通过开展以上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本文将研究区长兴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2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了5个沉积体系域(LST、TST、HST、FSST、LST),相当于5个4级层序或中周期沉积旋回。(2)五百梯区块的生物礁滩发育于缓坡带,通过层位底拉平和地震扫描解释等方法,总结出了研究区台缘生物礁滩的地震识别特征:位置、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属性标识以及上覆地层某些部位的覆隆起构造等。(3)礁滩沉积体系和蒸发潮坪沉积体系是在不同海平面条件下发育的两种沉积体系,在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和高位缓慢上升期,通常发育“海槽-斜坡-礁-泻湖-滩-开阔台地”组合的礁滩沉积体系;而在相对海平面下降和低位期,则通常发育“海槽-斜坡-泻湖-蒸发潮坪-泥坪”组合的蒸发潮坪沉积体系。(4)礁盖储层的发育需要具备台缘斜坡带孤立礁体正地貌、高能滩和蒸发潮坪3个基本条件。其中,台缘斜坡带孤立礁体正地貌能够提供一个发育高能滩、蒸发潮坪以及很少会有泥质进入的基本地质条件;高能滩能够发育具有原生孔隙的孔隙性碳酸盐岩;蒸发潮坪能够提供一个发生白云岩化作用的卤水环境。(5)在研究区长兴组沉积体系、礁滩储层发育模式和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长兴组顶部均方根振幅切片图,圈定了研究区有利区带的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