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鄂尔多斯市1996-2009年的物质流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市的物质吞吐量,分析了鄂尔多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物质流构成和变化的特点,从物质流角度初步完成了对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客观评估,为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借鉴和参考。生态包袱全面地揭示出人类为获得有用物质而造成的附加生态压力。道路、桥梁及房屋建设所用材料类型多样且数量大,仅用土方开挖量代替基础设施的生态包袱稍显片面。本文根据鄂尔多斯市典型公路桥梁建设工程和房屋建设工程中的实际物质投入,运用MIPS(material input per service unit)方法测算了鄂尔多斯市建设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桥梁以及房屋所产生的生态包袱,每单位用每km或者每m或者每m2计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二级公路的隐藏流为6616.57t,一级公路的隐藏流为18565.15t,高速公路的隐藏流为25160.5t,桥梁的隐藏流为445.21t,房屋建设的隐藏流为2.534t。本研究不仅补充了国内外隐藏流系数研究的缺陷和不足,而且有利于MFA方法的补充与完善。以毕军等人对物质流分析方法的研究为基础,选取了13个指标,计算了1996-2009年鄂尔多斯市的物质输入、输出及其消耗总量。结果表明:(1)1996-2009年,鄂尔多斯市的各项物质输入指标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区域内物质总需求量由30638.17×104t增长到471235.39x 104t,年均增长率为23.92%;直接物质投入中以化石燃料的投入最大,说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属于比较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本地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的挖掘和外运。说明鄂尔多斯市还没有在全局出现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脱钩”。(2)区域内加工产出逐渐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11.69%,远小于GDP31.5%的增长速度,说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对于环境的压力并没有同步增长,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开始呈现“脱钩”的趋势。(3)区域内物质消耗量由1996年的7640.71×104t增长到2005年的265187.41×104t,随后又逐渐减少到2009年的99811.62×104t,说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实现物质的减量化。(4)鄂尔多斯市的物质生产力逐渐提高,相对地降低了资源消耗过大给环境带来的压力。鄂尔多斯市的环境效率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缓解了开采与生产给环境造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