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于2016年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身气功被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为第62个推广的体育项目,成为扶持项目。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颁布《健身气功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其中表示;“积极推动健身气功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为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不断丰富健身气功养生文化的时代内涵与现实价值。”健身气功是融合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于一身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自身有着健身价值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价值,健身气功的养生机理具体体现在调身、调息和调心三方面,分别对应人体的形、气、神,进而实现三者的合一,达到这种境界,则起到对生命的养护效果。高校师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合适人群,提高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养生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养生思想,并形成正确的养生意识。本文以5所石家庄市高等院校开设健身气功必修课的502名大学生和从事健身气功教学的30位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石家庄市高校健身气功课的情况进行研究,对健身气功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将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这五所高校以技术动作教学为主,没有理论课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是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70%的教师接触健身气功前所从事的专业是武术,30%的教师接触健身气功前所从事的专业分别是田径、健美操;教师在技术教学中结合养生方面知识进行讲解的比较少;仅有两所高校组织过健身气功的相关讲座。2、98.4%的学生认为在健身气功教学过程中结合养生理论知识有必要;94.6%的学生认为健身气功属于体育养生;学生对于“三调”包括哪些内容了解程度不够;92.6%的学生采取体育锻炼的方式进行养生。3、82%的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原因是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仅有22.2%的学生学习健身气功是为了预防疾病;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习练健身气功后感觉好,占94.2%;有79.0%的学生感觉练习健身气功后心理能够放松;52.4%的学生认为学习健身气功后对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帮助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