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精氨酸(L-Arginine,L-Arg)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是生物体尿素循环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对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因此L-精氨酸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论文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JNPH5-8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L-精氨酸合成途径中鸟氨酸乙酰转移酶编码基因argJ的功能分析,考察增强argJ基因的表达量对重组钝齿棒杆菌产物L-精氨酸积累的影响。
C.crenatum JNPH5-8是本实验室保藏的一株高产L-精氨酸突变株,本论文对其鸟氨酸乙酰转移酶(omithine acetyltransferases,OATase)的催化功能类型进行了分析鉴定,检测结果表明,C.crenatum JNPH5-8的OATase是一个双功能酶,兼具线性途径中乙酰谷氨酸合成酶和乙酰鸟氨酸酶的功能。
以不产L-精氨酸的C.glutamicum ATCC13032为对照,发现C.crenatum JNPH5-8的OATase粗酶比活力高67.4%。为探讨其酶活力高的原因,将来源于两株菌的argJ基因分别进行了克隆分析,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两株菌中OATase编码基因存在13个碱基的差异,引起了3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但纯酶活力分析发现,其粗酶比活力的差异与编码基因本身的差异无关,而与两株菌中OATase的酶量差异有关。
OATase是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在诱导温度低于16℃时,OATase以可溶性的亚基状态存在。对α、β亚基进行分别表达的实验结果表明,单独的α、β亚基不存在OATase的催化活性,亚基分开表达再混合后也不再显示OATase的活力,说明保守区的自动裂解对于OATase活性中心的形成是必须的。此外,对α、β亚基的分别敲除发现OATase也不再具备催化活性,基因缺失菌株不能合成L-精氨酸,α、β亚基的缺失阻断了L-精氨酸的合成通路。
基于以上研究,本论文将argJ基因在C.crenatum JNPH5-8中进行了增强表达,构建了重组穿梭表达质粒pJCl-tac-argJ。与出发菌株相比,重组菌C.crenatum(pJCl-tac-argJ)的OATase粗酶比活力提高90.9%,L-精氨酸积累量提高16.8%,单位菌体产酸量提高24.6%,这表明,提高菌体中OATase的表达量可以增强L-精氨酸合成途径的代谢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