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资源争夺、地方上市公司数量与政府补助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k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转轨经济制度背景下,IPO市场长期处于政府管制状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上市公司既有地区示范效应,也是地方政府政绩的体现,稀缺的IPO资源必然是各级地方政府竞相争夺的对象。政府补助是地方政府干预当地经济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大额的政府补助促使当地企业上市。相比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机制、资产运营效率和社会知名度等方面更有优势,能够更好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地方政府带来“超额收益”。本文采用倾向得分法为拟上市企业寻找特征相似的可比公司,将拟上市企业分别与可比上市公司、可比非上市公司对比发现,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获得了更多的政府补助。将拟上市公司样本根据不同的政绩考核导向划分后发现,步入“十二五”规划后,“淡化GDP增长率”的考核缓解了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压力,当地上市公司数量越少的地方政府对拟上市公司的政府扶持力度并没有显著增加,表明“淡化GDP增长率”的考核导向对政府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了积极的改善效果。在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政绩考核期内,地方上市公司数量越少的地区,地方政府对拟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扶持力度越大,而且在相对GDP增长率越高地区,地方上市公司数量对拟上市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额度的负向影响会明显下降。
其他文献
新京报报道:去年春节期间,广东连州的一位班主任张老师收到学生家长发来的88.88元的微信红包,马上回赠90元红包,家长没领取.而市教育局认定张老师未归还红包,未向组织汇报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