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冠心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了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完成血运重建,改善心肌供血,但患者术后由于缺乏康复意识,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不规律服药等不良因素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不能有效改善,最终都会使得术后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难度增加,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由于气虚、血瘀、痰阻三者在PCI术后的证型中相互影响,形成本虚标实的主要因素,而中医证型会随着康复时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所以本研究试图观察这部分患者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和生活质量状况,从而了解PCI患者心脏康复的现状和中医证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为群体PCI术后患者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患者均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共133例,不限性别,其中Ⅰ期康复患者27人,Ⅱ期康复患者18人,Ⅲ期康复患者88人。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基本资料、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史、介入术后中医症候诊断、中医相关症状、循证用药情况、生活质量调查。诊断标准: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参考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参考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介入术后中医证型评定标准参考2013年郗瑞席、陈可冀等人制定的《介入术后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评价》。统计方法前先建立数据库,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数资料通过频数表示,计量资料通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性别、年龄和发病特点:在本研究PCI术后患者的调查中,UA63人(47%),AMI55人(41%),稳定性心绞痛19人(14%),陈旧性心肌梗死5人(4%)。男性患AMI的几率要显著高于女性(P<0.05)。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置入支架的几率要高于初发劳力型的患者(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79岁之间,在50-69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而在70岁以上女性发病多于男性(P>0.05)。2.冠脉病变与支架置入情况:在133名患者中,三支病变56人(42%),双支病变40人(30%),单支病变19人(14%)。男性出现多支病变明显多于女性(P<0.05),女性在单支病变中多于男性;金属裸支架的应用率过低,盲目追求药物涂层支架。而且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满足CABG适应症患者40人,支架的不适当应用达30%。3.康复宣教与复诊情况:在133名患者中,Ⅰ期康复27人,Ⅱ期康复18人,Ⅲ期康复88人。其对于心脏康复内容知晓率仅有10%,患者总体的康复意识淡薄,临床医生宣教内容较为单一:PCI术后的复诊率达60%,而且与文化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本科的规律复诊率最高,达91%,小学则只有18%。4.危险因素控制:①吸烟:133名患者中,有吸烟史74人,戒烟44人,戒烟率达到59%,吸烟20支以上的患者三支病变的几率更高(P<0.05);②饮酒:饮酒史53人,主要以高度白酒为主(55%),戒酒17人,戒酒率达到32%;③血压:高血压104人,患病率达78%,血压达标者82人,达标率62%。糖尿病血压较非糖尿病患者更难控制(P<0.05);④血脂:各血脂水平达标率依次递减为TG (62%)、LDL-C (49%)、HDL-C (47%)、非HDL-C (36%)、TC (15%),吸烟可以显著的降低HDL-C水平(P<0.05)。⑤血糖:平均空腹血糖6.4±1.91mmol/L,总达标率55.64%。2型糖尿病患者43人,空腹血糖平均7.85±2.59mmol/L,达标率18.6%。⑥肥胖:本研究患者以肥胖或超重为主,体重超标者占80%,平均体重71.9±10.25kg, BMI25.88±3.04kg/m2。5.循证用药:忘记服药和年龄存在相关性(P<0.05),主要集中在50-59、60-69岁。药物应用率依次为他汀(92%)、ASP(89%)、BB(76%)、ACEI/ARB (56%) 4药联用42%、3药联用33%。三支病变患者对ASP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单支、双支病变(P<0.05);BB和ACEI/ARB的应用中,男性多于女性(P<0.05);立普妥可以显著改善TG、非HDL-C水平(P<0.05);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对于ACEI/ARB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者(P<0.01)。6.生活质量影响因素:①年龄、性别:本研究133名PCI术后患者的平均得分66.77±17.97,与刘江生等人测定的冠心病常模得分接近(63.46±21.4),男性得分明显高于女性(P<0.01),得分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少。UA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P<0.05)。②运动:康复运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P<0.01),但患者运动形式以散步为主,呈现出盲目性、无目的性的特点,均没有经过心肺运动试验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③心绞痛:术后存在心绞痛72人(54%),生活质量要明显低于无心绞痛者(P<0.05)④认知程度: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P<0.01),但与文化程度无关(P>0.05)。⑤失眠:失眠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女性失眠的几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⑥焦虑:54%的患者在术后存在担心和焦虑,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无情绪异常的患者(P<0.05)。Ⅲ期的焦虑人数高于其他(P<0.05),Ⅰ期患者焦虑人数最少。焦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担心再次心梗”、“术后仍有胸闷胸痛”、“支架相关知识欠缺”“术后反复的心衰和乏力”等方面,说明患者焦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手术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临床医生的宣教力度不够造成的。7.PCI术后中医证型分布:133名患者中存在血瘀117人(88%),气虚81人(61%),痰浊83人(62%),存在痰浊的患者更容易发生UA(P<0.05);康复分期中,Ⅰ期:血瘀>痰浊>气虚;Ⅱ期、Ⅲ期:血瘀>气虚>痰浊,Ⅲ期患者气虚明显多于Ⅰ期、Ⅱ期(P<0.05)。在证型划分上依次递减为,痰瘀互阻证54人(41%)、气虚痰瘀互阻证22人(16%)、心血瘀阻证21人(16%)、气虚血瘀证20人(15%)、气虚证8人(6%)、痰浊证8人(6%)。痰瘀互阻证在各个时期的人数均高于其他证型(P<0.05);围手术期主要以痰瘀互阻证、心血瘀阻证为主,后期主要发展为痰瘀互阻证与气虚痰瘀互阻证为主。结论1.男性在AMI的发病中要高于女性,且更易发生多支病变。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置入支架的几率要高于初发劳力型的患者。金属裸支架应用率过低,对于药物支架的应用范围盲目的扩大。2.PCI术后患者危险因素控制欠佳、ACEI/ARB应用率低,术后的焦虑、失眠、专业康复运动缺乏、生活质量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真正普及心脏康复的综合医疗模式的难度较大,需要有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团队共同努力。3.患者术后康复知识缺乏,与文化水平和部分临床医生康复意识淡薄有关,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宣教,提高医生康复的意识。4.气虚、痰阻、血瘀是对PCI术后中医证候要素的高度概括,三者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侧重。PCI术后证型以复合证型为主,痰瘀互阻证即“标实”占主要部分,印证了活血祛痰在胸痹治疗中的重要性。而“本虚”则会在后期逐渐显现,所以标本同治是冠心病根本治疗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