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客下线,该列车作为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车体设计阶段,更高速度等级的列车意味着车体遭受的气动载荷更加剧烈,因此,研究时速400km下的高速列车车体气动载荷及气动载荷谱,为列车车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以时速400km动车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隧道压力波一维数值模拟和雨流计数法,对列车通过典型隧道的气动载荷谱形成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专项任务,长客“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装备与运维系统研制”子任务“列车综合气动性能技术研究”,合同编号:2016YFB1200506-04,2016.07-2020.06.; 中国中车重大项目“基于既有高铁线路运用边界的时速400公里动车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基于CR400BF平台)”,合同编号2020CDA012,2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客下线,该列车作为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车体设计阶段,更高速度等级的列车意味着车体遭受的气动载荷更加剧烈,因此,研究时速400km下的高速列车车体气动载荷及气动载荷谱,为列车车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以时速400km动车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隧道压力波一维数值模拟和雨流计数法,对列车通过典型隧道的气动载荷谱形成机理进行研究,随后选取京沪线,统计分析不同运营时间列车经过该线路所有隧道的车体气动载荷谱,为400km/h列车设计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研究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一维数值计算方法,描述流动特征,建立边界条件,通过实车试验数据验证了隧道压力波一维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此外,通过研究对比雨流计数方法,完成ASTM E 1049-85雨流法在程序中的实现,最后通过文献图例和隧道单车、交会程序完成对雨流法程序的验证。其次,研究了车体气动载荷谱的形成机理,通过研究单列车通过不同隧道长度和隧道内不同位置处交会的气动载荷峰谷值和压力波的形成机理,并对它们气动载荷循环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隧道压力波-气动载荷峰谷值-载荷循环计数三者间的联系,即当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车体受到隧道压力波和膨胀波的作用时,车体压力载荷幅值较大,且载荷循环都为半循环;车体未受到压力波影响时,车体气动载荷幅值较小,且载荷循环都为全循环。通过研究典型速度和隧道长度的影响,揭示气动载荷谱涉及的幅值和频次的特征、主要构成、分布规律和范围。随着列车车速增大,列车车体承受的最大气动载荷幅值等级增大。当列车速度为400 km/h时,列车车体最大气动载荷幅值等级为2500~3000Pa;当列车速度为450 km/h时,列车车体最大气动载荷幅值等级为3000~3500Pa。隧道长度为最不利隧道长度1240m时,列车车体承受的最大气动载荷幅值等级最大,为2500-3000Pa;隧道长度为3000m、5000m和10000m时,列车体承受的最大气动载荷幅值等级为2000-2500Pa。最后,选取京沪高铁线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速400km列车单次通过该线路全程隧道的均幅值气动载荷谱分布特点,得到列车头尾车和中间车均在气动载荷最小幅值等级[0,500)Pa处循环次数最多;列车最大气动载荷幅值由头车到尾车逐渐减小。结合列车运行图,再对比该线路运行1天的上下行车体气动载荷幅值频次特点,最后研究运行1天、1年、30年头尾车和中间车的气动载荷幅值次数关系,即列车在最小气动载荷幅值等级0~500Pa的频次占所有气动载荷幅值等级总频次的51.27%,最大气动载荷幅值等级2000~2500Pa的频次占比为16.31%;列车承受的气动载荷幅值在最大和最小等级处均有明显占比,呈现两极分布态势。本文的研究将为今后时速400km高速列车的车体气动载荷谱研究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在换热通道中安装涡产生器是一种高效的无源强化传热方法,涡产生器产生的纵向涡破坏边界层,使得冷热流体更好的混合,从而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涡产生器的攻击角、高度、形状、位置以及曲率等参数都会影响纵向涡的大小。目前,关于曲面涡产生器的研究较少,对曲面三角翼型涡产生器的研究甚至更少,未曾报道过曲面三角翼型涡产生器等弧长的曲率对板翅式翅片传热影响的研究以及曲面三角翼型涡产生器位置对管翅式翅片传热影响的研究。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疏勒河流域作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深居西北内陆腹地,受气候变化影响,疏勒河流域出山径流发生了较大变化。深入分析疏勒河流域气象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并对疏勒河山区未来时期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探究了1981-2015年间疏勒河
热交换器作为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设备,提高其换热效率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在不断提高热交换器换热效率过程中,管内强化传热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内螺纹肋管和扭带作为最常见的管内强化传热装置,被广泛用于各式的热交换器中,而将内螺纹肋管和扭带组合在一起的强化传热原理是利用异型管和扰流元件各自的强化换热优势来达到更强的强化传热效果。为了探究内置扰流原件对内螺纹肋管内流体的传热和流动的影响,将扭带改进得到扭曲涡产
相变蓄热技术的发展对清洁能源的保存以及解决能源的供需匹配问题至关重要,对相变材料(PCM)熔融过程的分析和优化对于提高相变蓄热系统在稳定热源下的储能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潜热蓄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蓄热效率和储能率上,这是评估储能系统整体热性能的关键指标。研究影响相变蓄热器强化换热的因素对加快相变蓄热器蓄热过程,提升储热效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以竖直放置的单管管束式相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较强的高温高压承受能力和较高的可靠度,在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壳程折流板后存在流动死区,对换热器影响较大,而且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式会造成壳程阻力较大,所以研究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如何消除流动死区和降低阻力是提高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的重点。扭曲管是在圆管的基础上将圆管压扁后产生椭圆管,并由椭圆管通过特殊加工制作而成的用来代替光滑圆管的一种传热管,其扭曲结构对管内和管外流体产生干扰,使流体湍
高速动车组列车自上世纪末进入我国以来,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铁路客运,甚至是整个交通行业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形象的象征和名片。为了积极响应全世界节能减排的号召,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如何使车体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车体的质量成为车体轻量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现役的CRH380B型动车组的整车特性和构造,对车体的整车结构进行模拟以及简化处理,使用Hyper Mesh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速铁路助力国家经济发展、便捷了乘客出行的同时,其导致的噪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高速列车在高架线路运行时激发桥梁结构产生振动,进而形成向外辐射的二次结构噪声。噪声不仅影响沿线居民正常的工作、生活及休息,且持续时间长,日积月累会对身体产生深层损伤,因此,对高速铁路高架桥梁结构声辐射的预测及声振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
肋片扰流冷却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空气加热器、换热器、透平叶片内部冷却等领域。本文以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内部冷却通道为背景,为了降低涡轮叶片温度并使其维持正常运行,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渐扩方通道中加入7种不同类型的肋片的换热特性;另外以二次流强度探索了换热机理,得出如下结果:(1)对于渐扩肋化方通道而言,肋高、倾角、开孔率以及攻角深深影响着其换热性能。(2)对于带有直肋的渐扩方通道来说,换热性能随着肋高
在如今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绿色交通出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就属于绿色交通出行的一种交通方式。由于其在运营方面能够保障将乘客快速按时按点地运送到目的地而成为首选的出行方式,而且还能对路面交通起到缓解拥堵的作用。为了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者做好运营决策辅助工作,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规律进行研究并得到精准的预测客流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从苏州轨道交通历史客流数据入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和高速铁路网的进一步完善,列车服役环境差异加大,列车长时间稳定安全运行的可靠性问题亟待解决。悬挂系统作为高速转向架关键部件之一,其控制方法对改善车辆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高速车辆悬挂系统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以二系垂向减振器为控制对象,基于磁流变技术研究半主动控制方法对车辆运行品质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建立磁流变阻尼器B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