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政治逻辑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役军人保障制度作为一项贯穿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制度体系,伴随着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发生变迁。党领导的退役军人保障工作,始终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目标,不断回应退役军人的权益诉求。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退役军人保障制度的梳理研究,可以发现,这一制度经历了以土地分配为核心的生存保障阶段、以计划安置为核心的生活保障阶段,以需求回应为核心的权益保障阶段、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综合保障阶段。民主革命时期,退役军人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分配土地和安排工作的方式,实现对退役军人群体的整体保障;通过对困难群体的照顾和抚恤,实现特殊对象的生存延续;为了弥补物质保障上的不足,通过提高退役军人的社会待遇和进行荣誉表彰等方式,实现对退役军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退役军人保障制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对退役军人的计划安置,让他们回归到生产过程中,通过参加生产来保障退役军人群体生活的稳定;通过开展生产帮扶和生活照顾,实现了对困难群体的保障;通过给予退役军人优厚待遇和各种优先权利,实现了退役军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改革开放以后,退役军人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拓展安置渠道,实现了从物质化保障到货币化保障的转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退役军人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实行特别优待,保障退役军人的基本权益;加大帮扶力度,对困难群体进行更为精细和完善的保障。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通过出台制度文件和法律法规完善了制度规则,通过营造遵从军人的社会氛围和搭建荣誉体系发挥非正式规则的作用,并通过整合机构职能、优化保障制度的实施机制,为退役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了更为完善的保障。在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上,不同时期退役军人的需求和表达决定着保障制度的内容选择,党领导下的国家和社会能力及其关系,决定了这一制度的形式选择和保障效果。本文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变迁的实质,就是党通过分配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满足退役军人的需求的过程。
其他文献
目前,智能路面是各种信息、技术和功能的集合。自感知、自修复、自俘能是智能路面的重要内涵。智能沥青路面为实现自感知功能需要在路面内埋设感知器件以获得和传输路面结构与材料在全寿命周期下的各种性能演化信息。但是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的高温、振动环境以及感知器件与道路结构在材料特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会导致感知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存活能力以及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难以保障。因此有必要对感知器件提出一些性能要求从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造就了日益庞大的空港运输系统,空港由于牵涉的运力类型多、客流规模大、产生的运行数据量多,其运行状态的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空港枢纽的运行状态是城市交通枢纽集散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保证乘客安全高效出行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先进的理论技术对空港协同运行状态进行评价对确保出行的高效安全、提升出行的满意度、增进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据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大型空港协同运行
台风-洪涝灾害是影响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干扰因素。我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沿海城市众多,深受台风-洪涝灾害侵袭,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遥感技术为台风-洪涝灾害应急响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然而目前防灾减灾业务体系与遥感监测分析能力尚未深度耦合,在灾害应急处理模式、数据资源规划与组织、动态服务体系架构等方面存在挑战。针对上述挑战,本
1938年,蒋介石在武汉宣布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自此,三青团以国民党政权内事实上的第二支“政党”的身份进行活动。考察蒋介石发起三青团的原因,最直接的是因应抗战的需要,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基于革新国民党积弊的考量。自1924年建立政权始,至1930年代,国民党的弊病日益凸显:高层派系倾轧屡见不鲜;基层党员的“党棍”化也成常事。总之,国民党作为蒋介石用以统御全国的工具已经越来越不“称手”。蒋对此不得不
馈线保护装置是电气化铁路牵引综自保护系统中最重要的保护单元,牵引变电所供电臂距离长,接触网发生短路故障时谐波含量大,且容易造成频谱泄漏产生间谐波,影响保护动作精度,根据故障数据计算出的故障距离偏差较大,因此本文研究开发一款能够从谐波中准确提取基波数据,改进保护动作精度并满足故障测距要求的新型馈线保护装置。首先,对原有装置硬件全部重新设计。原有装置只能采集2电压+2电流,不满足AT(Autotran
一个和谐社会的形成离不开每一项社会决策的执行,而每一项决策都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形成的结果。同时,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治理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的社会治理格局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和公民之间沟通渠道、方式和效果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得每一个公民可以平等地参与到政策的制定,自由地发表意见,反映诉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地铁以低能耗、低污染、大运量、安全正点等优势,是解决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疑难问题的重要手段。制动系统是地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铁的行车安全起着重要保障作用。按照制动控制方式划分,制动系统可分为车控模式和架控模式。本文在对车控、架控制动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武汉地铁3号线车辆为研究对象,对车控制动系统的性能及故障监控进行研究分析。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经之阶段。我国的城市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已经获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依然拥有巨大的潜力。城市化能够引领文明发展,但同时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热岛效应就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而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和相应的图像信息获取技术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实现这方面的探索已经具备了新的技术基础。已有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城市和城市群的单个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有关多时间尺度层面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城市开始了修建快速路以满足中长距离出行的需求。这些基础设施承担着大运量的交通的同时,也产生高分贝的噪音影响沿线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目前修建快速路的形式主要采用高架桥、主辅路或隧道,高架桥经济实用,景观效果欠佳,噪音大,往往受到沿线居民的抵触;主辅路占地宽,噪声大;隧道景观好,但造价及后期养护成本高,往往不容易被采纳。由于下沉式道路在造价、降噪、景观等方面有一
20世纪中叶,纤维艺术在诸多艺术流派的影响下,由传统走向当代,从工艺作品转变为观念性艺术品。在当代纤维艺术的创作中,观念的介入已成为重要的创作来源。但纤维艺术的观念是如何通过作品传达的,观者又是如何接收纤维艺术观念的,却很少有相关的研究材料。使用文献分析法、学科交叉兼容法、图片分析法将纤维艺术观念性的传达分为“传”和“达”两个部分。“传”指艺术家通过纤维作品传输观念的过程,“达”是指观者感受到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