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谚在本文中指产生于民间,经大众之口进行传播,并反映当时普遍性社会情况,抒发大众情感诉求的流行语句。针对个人私事而成谣流传的不在本文关注范围之内。谣谚以口耳相传之态传播,其中一部分最终以文字形式呈现而得以流传后世。本文对明代谣谚整理分类,进而从中透视民众视角下的明代社会。第一部分分类汇集、整理明代谣谚存世之概况并对在典籍中收录频次较多的谣谚进行关注,以此透视明代百姓关注的最重要的政治现象。第二部分以谣谚展示明代庙堂政治,通过帝王谣、士大夫谣以及宦官谣,来解读民众看待庙堂政治的方式。第三部分主要探讨谣谚所折射的地方政治与军事问题。在此部分并尝试对谣谚的地域分布特点进行整理和解读。第四部分关注谣谚中反映的明代制度。明代制度繁杂多类,但就谣谚关注程度来看主要只有两类:一类是与民众关联程度最大的科举制度,此类谣谚多展现的是民众通科举入仕的向往和对科举结果的占验。另一类单指弊政。民众因弊政而受苦楚无处发泄,常以谣谚抨击表达愤懑之情。此类谣谚有时成为统治者纠正时弊的依据。通过对谣谚的梳理和归纳,本文指出明代谣谚突出关注庙堂政治,其中与当朝皇帝相关的大多是带有预测特征的讖纬之谣,常在国家动荡或帝位变更时出现,此类谣谚往往成为权谋者利用民心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而真正抒发民意的谣谚,其歌颂和抨击的主要对象往往是朝臣和宦官,尤其对造成恶政的宦官集团之抨击更加强烈。在地方政治中,谣谚的语言表达形式更为通俗和质朴,感情色彩更显浓厚,并且谣谚的流传和兴盛程度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关联。明代谣谚不只反映当朝政治文化状况,同时也是民意的具体体现形式,并可对当时政治产生相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