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试验两个途径,对活血复方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探讨该复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拟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和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的证候改善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量化评分。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案,将入选病例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为活血复方加基础治疗剂(三七总甙注射液);对照组用药采用经循证医学验证的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治疗效果的抗血小板聚集剂(阿司匹林)加基础治疗剂(三七总甙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的舌、脉、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以及血液流变学、血脂等化验指标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变化、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对该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实验研究部分采用右侧颈总动脉夹闭缺血再灌注手术,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及神经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HE染色光镜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病理形态改变,在缺血再灌注的6小时灌注时相TUNEL法检测神经凋亡细胞,并定量分析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变化,与尼莫地平作为对照组,观察活血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和讨论:通过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活血复方总有效率达到93.3%,其临床疗效主要体现在:①可明显改善脑梗塞实证的临床症状,对风、火、痰、瘀各组证候群的减轻效果明显(P<0.01);②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并对提高生活能力状态(ADL评分)有肯定的帮助;③可调节血脂代谢,降低中风病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④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使脑梗塞患者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神经行为学计分较假手术组为高;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出现退化、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术后6h皮质及海马细胞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升高。实验显示,活血复方能有效改善大鼠神经行为症状,降低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增加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血复方可以减缓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较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行为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