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安全机制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o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数据安全则是其研究的关键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广播作为最主要的数据传输方式,研究安全高效的广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资源受限性,给广播安全机制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对常用广播认证协议进行了研究,并重点研究了混合协议的自适应广播认证机制。  首先,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广播认证易遭受 DoS攻击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TinSec协议的可防御DoS攻击方案,即Improved-TinySec协议。基于对称密钥机制的TinySec协议,开销小但安全性较低,本文通过信誉等级制来限制DoS攻击范围,并使用单向密钥链进行弱认证,实现了DoS攻击的有效防御。通过TinyOS1.x系统下的TOSSIM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其次,对于TinyECC协议实现复杂且系统开销大的问题,本文对TinyECC协议的实现进行了优化。基于公钥机制的 TinyECC协议,安全性高但协议开销大,本文通过分层的组件调用方式,实现了TinyECC协议的优化与应用。在TOSSIM仿真环境下,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最后,为了平衡系统开销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了混合协议自适应广播认证安全机制 HPSBA。在 HPSBA机制下,将多种广播认证协议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引进风险管理方法,让节点能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随着网络状态的不断变化,自适应切换到效用指标最优的广播认证协议,从而保证网络始终工作在安全高效的广播报文状态。通过TOSSIM仿真实验,验证了HPSBA机制的可行性及高效性,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数据分析。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网络中,存在两种主要的制式,CDMA网络和GSM网络.2002年中国联通开通全国覆盖的IS—95A CDMA网络,2003年有升级到CDMA2000 1x,在CDMA网络初期建设的过程中,
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络是结合了自组织网络的组网和移动蜂窝通信系统中移动用户管理的特点的网络体系结构。这种结构的网络即具有自组织网络的组网灵活而方便的特点,同时也使
数字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FPGA作为一种新颖的数字器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在数字接收机中最重要的处理部分就是数字信号处理。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