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逼尿肌减弱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合并膀胱造瘘术,观察术后膀胱造瘘管拔出相关情况,结合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逼尿肌减弱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合并膀胱造瘘术,观察术后膀胱造瘘管拔出相关情况,结合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膀胱造瘘管拔除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93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逼尿肌减弱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同期膀胱造瘘术;术后一周拔除尿管,白天嘱患者夹闭膀胱造瘘管,按照正常的排尿习惯,每次排完尿后开放膀胱造瘘管并记录残余尿量(PVR),晚上持续性开放膀胱造瘘管。若连续一月内记录的PVR<50ml,则拔除膀胱造瘘管,若PVR≥50ml,则更换膀胱造瘘管后继续记录残余尿量,待1个月后重新再评估。每隔1个月进行随访评估,对于符合标准的患者拔除造瘘管;不符合患者则继续留置造瘘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去筛查术前及术后影响造瘘管拔除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逐步回归法构建ROC曲线及诺曼图(nomogram)便于预测术后造瘘管拔除的可能性大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成功拔除造瘘管59人,占比63.44%;未拔除造瘘管34人。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口服α-受体阻滞剂药物、前列腺体积、膀胱逼尿肌压力、病程与术后膀胱造瘘管拔除事件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本组研究发现膀胱造瘘管成功拔除与否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但是逼尿肌压力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前列腺体积及膀胱逼尿肌越大,及术后口服α-受体阻滞剂药物,有利于膀胱造瘘管拔除;病程越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造瘘管拔除。
其他文献
白细胞介素-21(IL-21)和白细胞介素-2(IL-2)属于同一家族的Ⅰ型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诱导其靶细胞的分裂增殖。IL-21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引发一系列下游
目的:比较大鼠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复合体(FAVN)和大鼠的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系统复合体(AAV)作为活体三种基本外侧裂的显微分离技术训练的模型。方法:建立20个FAVN和10个AA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microsurgical subinguinal varicocelectomy,MSV)中提出睾丸结扎引带静脉的必要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从2017年9月至2019年9
研究发现,哺乳动物Myoz1基因可以同时调控骨骼肌纤维类型和直径,而骨骼肌纤维类型和直径是决定动物肉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Myoz1基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尚缺乏关
近些年来,由于发现激基复合物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特性,因此激基复合物的理论发光效率上限可以达到100%。所以激基复合物在近几年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器件结构方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现代难治病。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但是由于以免疫抑制和抗炎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两种外科治疗疗效,包括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的回顾性分析,以期寻找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以更好的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方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HSCT)目前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肿瘤的治疗。移植后并发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生活工作压力剧增以及多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出现都是恶性肿瘤频发,肿瘤发病年轻化的重要诱因。因此探究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寻找新型有
繁殖力是肉羊生产中重要经济性状之一,对种公羊进行早期选育有助于提高肉羊群体繁殖力,进而提升经济效益。睾丸作为雄性动物特有的生殖器官,其大小与精子的质量及数量都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