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首日超额收益是IPO研究领域的三大谜团之一,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09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暂停已久的IPO重新启动。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是否适应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与制度背景,抑制IPO首日超额收益过高的现象,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外内学者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现象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历程。接着,以我国2006年6月19日至2010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的上市A股为研究样本,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从一级市场发行定价的合理性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形成两个环节来解释我国的IPO首日超额收益现象。研究发现:随着新股发行制度的变迁,IPO发行定价效率逐步完善,发行价能更多的体现公司的内在价值信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IPO的首日超额收益。同时,股票二级市场中存在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造成了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低效。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从制度和行为因素入手,研究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对国内IPO市场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政策时效性。目前,对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实施效果的研究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