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并备受人们的关注。学者们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大多数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却遇到了令人尴尬的“沉默”现象。沉默是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长久以来被人们赋予贬义---言语及交流的缺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沉默的研究。在有限的对沉默的研究中,对英语课堂沉默的研究少之又少。交际假设理论认为意义协商是学习者习得目标语的最好方式。当学习者试图用目标语交谈时,他会意识到自己语言的匮乏,在真实交际中,这种自我意识会促使二语习得者进行意义协商以获得所需的语言知识,从而促进语言习得。学习者也需要可理解性“输出”的机会检验自己的语言知识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然而,英语课堂上沉默现象十分普遍。课堂沉默使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这不仅影响了师生交流,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沉默既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又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整个班级也不能从课上保持沉默的学生的观点、评述和经历中获益。总之,探究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既有必要又有意义。作者就此对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43名大二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调查研究。在研究中,作者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时,作者通过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的形式,对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定量分析时,作者使用光标阅读机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学生课堂沉默的程度、沉默类型和导致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根据SMCR交际模式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作者将课堂沉默的原因归为四个方面的因素。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学生沉默的影响,作者建议:提高教师实施各种课堂策略的意识,创造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的舒适和谐的课堂环境,以打破学生课堂沉默的局面。,数据的分析和调差结果表明,四方面因素,即教师、学生自身、班级大小班和级氛围及社会文化都会对学生的课堂沉默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教师不当的提问、等待时间、反馈和话语的数量、质量会造成学生的课堂沉默;其次,学生的语言水平、情感因素和缺乏提问意识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再次,班级的大小,压抑的课堂气氛和传统教学方法造成的课堂惯性会影响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最后,教师的权威、学生对沉默态度、面子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会导致学生的课堂沉默。在探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作者还提出了以下教学启示:从教师角度讲,应提高课堂提问策略、反馈策略和表达策略;从学生角度讲,学生应强化学习动机、建立自信、降低焦虑并提高提问策略;从实际课堂教学方面讲,舒适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合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总之,本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英语课堂沉默的程度、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对进一步研究沉默这一课题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对将来的研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