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锰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视神经的损伤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nhdceh986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锰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探测正常及视神经损伤大鼠的视觉通路,实现活体示踪视神经,为视神经损伤的诊断、监测以及药物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方法。方法:Wistar大鼠18只,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分别为:第1组,正常对照组,该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第2组,视神经损伤组,该组大鼠予右侧视神经球后2mm钳夹伤;所有动物均以右眼作为实验眼。在视神经损伤后即造模后的第13天对正常对照组及视神经损伤组大鼠右眼行玻璃体腔2ul25mM浓度的氯化锰溶液注射。在玻璃体腔注射氯化锰溶液24小时后行磁共振成像扫描,获得的数据上传至影像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分别选择视网膜、视神经、上丘显示良好的一个层面的图像,运用感兴趣区技术,由同一位操作者分别测量视网膜、球后2mm处视神经、上丘这三个部位的信号强度,计算出该处的信噪比。其计算公式为:SNR=SMn/SDair,其中SMn表示锰增强侧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SDair表示相对应的背景信号强度。对所获得的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所有的正常对照组中,从玻璃体腔注射氯化锰溶液24小时后磁共振扫描得到的图像可以看到: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氯化锰溶液后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显示完整的视网膜结构和清晰的视神经走行,正常对照组从视网膜到对侧上丘这一视觉传导通路呈现出明显的锰增强强化信号;在视神经损伤组只在视网膜区域看到了明显的锰增强强化信号,而在视神经损伤的远端强化信号不确切。运用感兴趣区技术测得视神经损伤组视网膜区域信噪比远远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视神经球后2mm区域以及上丘区域,视神经损伤组信噪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锰增强磁共振成像能清晰的示踪大鼠的视神经走形。视神经损伤后,锰离子沿轴突顺行运输受到了阻滞。基于锰离子作为神经示踪剂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为活体视神经动态观察和研究带来了希望。我们的研究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视神经损伤的病变机制,锰增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可行的视神经损伤检测方法,有望为临床视神经损伤的诊断、监测以及药物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