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宗教信仰大学生对佛教、基督教的情感倾向——基于GNAT和多重模型的实验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_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宗教信仰者的情感倾向是民间宗教概念的一个部分,是宗教刻板印象的一个成分,它指的就是存在于普通大众之中,有关宗教的内隐情感或态度。我国是以共产主义信仰为主的无神论国家,无宗教信仰人群占人口中的绝大多数,这是我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因为多数无宗教信仰者对于宗教的情感态度必会影响少数信徒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信徒排挤无宗教信仰者的生存空间,所以将无宗教信仰者作为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毫无疑问应该是中国本土化的一种表现。  佛教和基督教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大的两种宗教,就算是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其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研究选择他们作为中国宗教的代表进行考察。考虑到情感倾向本身所具有的内隐的特点,再加上国内宗教心理学界很少使用内隐测验的方法,本研究拟使用可以评价单一态度对象的单类Go/no-go联想测验(GNAT)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方面,本研究使用多重模型,该模型是国外最新开发的内隐测量解释模型,比过去的反应时和灵敏度指标更为科学高效,并且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研究者使用过。总之,本研究试图通过内隐测验加多重模型分析的方法,探索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于佛教、基督教情感倾向的性质、强度及影响因素。虽然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都不是首创,但是三者的组合是比较新颖的,希望能够为丰富中国宗教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本研究由两大部分,五个实验构成。第一个部分由三个实验组成,考察无宗教信仰大学生佛教、基督教情感倾向的性质、强度,以及在佛教和基督教之间是否存在偏好。第二部分由两个实验组成,无宗教信仰大学生关于佛教的情感倾向是否会受到佛教积极情绪启动或配对概念的影响。所有5个实验都以浙江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结果表明:  1.无宗教信仰大学生对于佛教和基督教都表现出中性态度,但是在佛教积极情绪启动的影响下,无宗教信仰大学生对于佛教情感倾向向积极方面倾斜。当使用“协会”概念作为佛教的配对概念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无宗教信仰大学生表现出了关于佛教的消极情感倾向;二是对于协会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情感倾向。  2.灵敏度指标的敏感性超过反应时。三重模型分析不仅具有和灵敏度指标相同的敏感性,同时还能够提供关于辨别力和反应倾向等多方面参数,其可靠性和高效率得到了本研究的证实。  3.由于本研究中较短的反应时限,D(辨别能力)值普遍略低于国外同类水平;此外本研究被试在G(猜测倾向)值上相对于国外被试表现出了相对保守(不按键)的倾向,这可能是不同国民性格的一个反映也可能是受到较短反应时限的影响。  结论:无神论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深入大学生之心,在面对无所不在的佛教、基督教思想渗入的时候,他们保持了理智、中立的态度。中性的情感倾向印象是可以双向改变的,而且更容易向消极的方面倾斜。  
其他文献
2016年4月25日,“201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召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于凯宣布:以“供给侧改革新动力重塑”为年度主题的“201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将于2016年9月2~4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  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主线之一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汽车产业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备受关注。“2016中国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社会成员因不能适应这种异常剧烈的分化——定位——重组,逐步沦落为弱势群体。成人弱势群体“弱化”的趋势日益显化和突出,引发的社
女子竞走是我国奥运争光战略的重点项目之一,为更好的准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针对我国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目前的技术现状,找出差距和不足,为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有效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和实践性研究,探讨了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创新教育理论;提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四方面创新教育功能:论证了开发校本课程与创新教育的关系.以此为理论基础,在阜新
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判断、推理、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要素,形成和运用正确的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学科各项能力的“基本”。历
精细动作是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儿童生活中主要的精细动作技能,用勺和用筷动作的发展不仅对提高儿童自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其他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和
2011年,台湾地区司法院作出第684号解释,该号解释较之前的第382号解释具有更大的进步性。“校园”一直是台湾地区法外治权之域,此领域所产生的争执,往往以“讼则败诉”的结果而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