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菌株Y23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草青枯病是由茄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E.F.Smith)]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国内的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普遍发生。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和危害范围有向北方烟区扩展的趋势,在山东、河南及陕西等省均有发生,局部地区为害较重,已成为烟草主要病害之一。   本实验室从来源于山东临沂的烟田土样中筛选出一株放线菌菌株Y23,该菌株对烟草青枯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主要从菌株Y23发酵抑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理化性质、分离提纯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分别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琼脂扩散法测定了Y23菌株发酵液对15种病原真菌、3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Y23菌株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苹果轮纹病菌、大麦条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5%以上,占供试真菌数的20%;琼脂扩散法生测结果表明,Y23菌株发酵液只对烟草青枯病菌有抑制作用。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低温贮藏效果好,对热、酸碱及紫外光照稳定性较强,对日光照稳定性较差。   2.发酵液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实验,选择乙酸乙酯为适宜的萃取剂。经预处理、溶媒萃取等步骤后,采用硅胶柱色谱对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首先以硅胶薄层色谱初步筛选分离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柱色谱条件:依次采用石油醚:异丙醇为9:1、7:3、5:5、2:8洗脱,结果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最后采用硅胶薄板层析法,以石油醚:异丙醇:甲醇为10:1:0.5做展开剂薄层层析时,分离得到了1种对烟草青枯病菌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活性物质。   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分离产品进行纯度分析,为得到最佳的效果,试验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为:色谱柱EclipseXDB_C18,5μm,4.6㎜×150㎜;以甲醇-水系统60:40为流动相;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07nm。结果表明,分离提取的活性物质纯度较高,可以满足光谱分析等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4.拮抗产物纯品的理化性质和官能团反应。通过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和pH纸色谱检测,表明该活性物质是一类极性、酸性和水溶性较强的抗生素。通过官能团反应,结合紫外光谱分析,初步推断该拮抗产物纯品为一种多糖。
其他文献
我国柑橘害虫种类多,为害重。近年来,由于果农缺乏对虫害认识和有效指导,盲目滥用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此外,部分柑橘产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管理水
番茄斑萎病毒(TSWV)是最为普遍传播且具有很强破坏力的蔬菜作物病毒之一,被列入了十种世界危害最大的植物病毒。而TSW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以蓟马为媒介进行传播。作物上最常见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土传病原真菌,能够在660多种植物上引起黄萎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特殊的休眠结构,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是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
棉红铃虫和朱砂叶螨是棉花的两大主要虫害。目前对棉红铃虫和朱砂叶螨的防治采取以培育利用抗虫种质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和分析棉花种质对红铃虫和叶螨的抗性机制,对于抗虫种质的选育、新化学防治药物的开发和抗虫基因的克隆等具有理论和实际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棉花种质资源对棉红铃虫和朱砂叶螨的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00份棉花种质抗红铃虫鉴定结果为:抗级20份,中抗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