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我国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汲取和融会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问题——生命规律,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时至今日,《内经》对中医学术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医家勇于变革,创立新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活泼局面,大大加快了医学的发展。这种局面的产生是与医家重视《内经》分不开的。北宋颁行《素问》、《灵枢》(《黄帝针经》)后,为医家研读《内经》提供了方便。金元医家奉《内经》为圭臬,言必《素问》《灵枢》,既用《内经》理论研究临床实际问题,也将新的医疗经验、心得体会用《内经》理论加以阐述,使《内经》理论与临床的结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诸如刘完素演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火热病机,倡导“六气皆从火化”,张子和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力主汗、吐、下三法,李东垣根据“劳者温之”创立“甘温除大热”,朱丹溪发挥“阳道实、阴道虚”提出“阳有余阴不足”等等,不胜枚举。因而,研究金元时期医家对《内经》的阐释、发挥,对于《内经》研究以及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学术史的研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金元时期的医家研究《内经》的专著存世稀少,那么搜集、研究金元医家的《内经》散论,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是,迄今为止,尚无关于金元医家乃至于历代医家注释、发挥内经的散论的专题研究。本课题力图弥补这一研究空白。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搜集、分析、归纳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内经》专著以外关于《内经》的校勘、注释、发挥、运用等的散在的论述,研究其特点,挖掘其价值,探讨其对《内经》学术研究的贡献、对《内经》研究方法的贡献、以及对中医学术发展史的贡献和意义。同时也为《内经》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金元医家散在《内经》研究的汇集本。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内经》研究、学习者展示金元医家注释、发挥《内经》的成绩,启迪思路,开拓视野。提示《内经》以至于历代中医药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提示临床实践对《内经》研究及中医药理论研究的推动作用,揭示中医药学理论发展和临床发展的客观规律或其中的要素,为推动当代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课题进行过程中,基本通读了金元医家的著作,其中发现,对《内经》引用、阐释、发挥较多的是理论性著作和综合性著作。临床学科的著作以内科为多(即古代所谓的大方脉),其他学科较少。本研究摘录了17位医学家的40部著作的621条论述,涉及到《素问》篇目68篇、经文388条;《灵枢》篇目30篇、经文61条。所摘录内容按照《黄帝内经》(现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