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后一年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和比较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病变特点,以及不同PCI策略(完全与不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旨在为制定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一、资料来源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循环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所有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120例。同期(2008年4月至2008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60岁年龄组冠心病患者148例。二、冠脉病变及PCI评定累及左前降支,回旋支,中间支和右冠脉及主要分支血管1支者为单支病变,累及两支者为二支病变,累及三支或三支以上或左主干病变狭窄≥50%者为多支病变。即刻PCI成功的标准为置入支架者病变残余狭窄率<20%,TIMI血流3级;单纯PTCA者病变残余狭窄率<50%,TIMI血流3级。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的定义:PCI后所有主要的冠脉及其分支无70%以上残余狭窄者为完全血运重建,遗留任何1支以上冠脉及其分支残余狭窄≥70%者为不完全血运重建。三、随访住院期间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PCI或CABG。远期随访:对行PCI治疗的高龄组患者记录(PCI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再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而入院,再次行PCI或CABG。四、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连续变量双侧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临床及CAG比较:≤60岁年龄组患者男性,吸烟及高血脂比例明显高于高龄组。75岁以上年龄组患者左心功能减退,肺功能减退,脑血管病史及肾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组。高龄组患者OMI比例高(p<0.05或p<0.01)。75岁以上年龄组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闭塞病变,弥漫病变,复杂病变(B2,C型)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低龄组,而单支病变及完全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低龄组(p<0.05或p<0.01)。两组靶病变血管的分布及PCI即刻成功率无差异(p>0.05)。高龄组PCI成功率97.3%。2、随访结果:75岁以上年龄组行PCI治疗的患者中无论是否行完全性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其住院期间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PCI或CABG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对高龄组行PCI治疗的67例患者,随访1年MACE(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再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而入院,再次行PCI或CABG)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者临床及造影随访率无差异(p>0.05)。结论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严重性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复杂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弥慢性狭窄,血管完全闭塞,严重钙化病变相对多。2、本研究高龄组与低龄组PCI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别,提示在技术成熟的介入中心,高龄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可行的。3、本研究中高龄冠心病患者行择期介入治疗的,不论是否完全血运重建,二者PCI后1年临床终点没有显著性差异。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右心室功能。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自2009年5月至2009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常规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肺功能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中含量的变化及相互作用。0  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非肺炎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探讨锝亚甲基二磷酸盐针剂联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绝经后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诊断明确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患者31例为治疗组,
首先对手写体字符图像进行平滑 ,同时获取字符的轮廓点 .然后提出了一个字符轮廓曲率计算的有效方法 ,为了利用小波变换对曲率信号进行去噪和平滑 ,该方法不是直接从轮廓点出发 ,而是进一步抽样得出新的轮廓点 .最后得到了不受字符旋转、平移、大小、位置影响的字符特征 ,以及相应的识别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 ,它在单一的特征识别方法中优于其他方法
期刊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e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它在40岁以上男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居于第二。近年来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