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应用清髓性预处理和个体化的按HLA位点不同的差异程度联合多少不等的免疫抑制剂进行亲属间HLA单倍体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通过临床和实验室验证适合临床应用的能减少排斥和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新移植方案,并对单倍体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进行研究;2)前瞻性对比研究同期亲属间HLA单倍体与HLA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移植效果,探讨HLA单倍体移植是否可以取得与HLA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相似的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LFS);3)前瞻性的对比研究同期HLA单倍体与HLA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PBSCT后两组患者T、B、NK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探讨PBSCT后免疫功能重建的特点,并对发生主要并发症与未发生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进行对比研究。方法:1)HLA单倍体相合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52例,患者中位数年龄38(11~47)岁,男32例,女20例,HLA1个位点不合9例,2~3个位点不合43例。恶性血液病按移植时病情分为标危型36例,高危型16例。HLA-A、B及DR位点分型均采用微量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微量PCR-SSP)方法进行。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的,主要采用阿糖胞苷(Ara-C)+马利兰(Bu)+环磷酰胺(Cy)方案,预防GVHD均以环孢素(CsA)加短程甲氨蝶呤(MTX)为基础方案,HLA1个位点不合时加用霉酚酸酯(MMF),HLA2~3个位点不合时在加用MMF基础上再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CsA于-1d开始使用,剂量为2.5mg·kg-1·d-1,能口服时改为5mg·kg-1·d-1,于+180d后逐渐减量,减到原剂量的2/3,到11个月后逐渐减量直到停用,MTX静脉滴注剂量为+1d15mg/m2,+3、+6、+11d剂量为10mg/m2,MMF用量为1g·d-1分2次口服,于-1d开始,如无aGVHD,于+40d减半量,+90~+100d停用;兔抗人ATG2.5mg·kg-1×4d(-4~-1d);抗CD25单克隆抗体20mg于0天输注干细胞前及+4d各静点1次。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供者进行PBSC动员,剂量为7~10μg·kg-1·d-1,于动员后第5及第6天用血液细胞分离机(COBE Spectra)进行PBSC单采,采集前检测供者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瑞氏染色后白细胞分类),采集后检测PBSC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并将PBSC经中心静脉回输给患者;2)同期11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PBSCT (allo-PBSCT),其中单倍体相合移植患者51例,同期全相合移植患者60例。预处理方案均为清髓性,主要采用改良Bu/Cy方案和Bu/Cy方案。单倍体与全相合移植患者均以经典CsA加短程MTX作为基础方案预防GVHD,单倍体移植患者另根据HLA位点不合的程度加用MMF和(或)ATG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患者在预处理前行鞘内注射MTX10~15mg或口服甲基环已亚硝脲(Me-CCNU)预防脑膜白血病的发生。两组患者发生aGVHD后均加用甲泼尼龙(MP)治疗,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后一般给予泼尼松加硫唑嘌呤治疗。移植物为经G-CSF动员的未进行体外去除T细胞的PBSC;3)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主要试剂为CD3、CD4、CD8、CD19、CD16、CD56一抗及二抗,首先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再进行T、B、NK亚群检测。对移植前,移植后1月、3月、6月、12月及18月两组患者的T(CD3+、CD4+、CD8+)、B(CD19+)、NK(CD16+、CD56+)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检测100名健康人的T、B、NK亚群作为对照组,与单倍体组和全相合组移植前后各时间点免疫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13.9(8.6~31.0)×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10.1(4.16~21.00)×106/kg,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25)d,3d不输注血小板(BPC)情况下BPC>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9-26)d。26例发生aGVHD,标危组18例,高危组8例,其中Ⅰ度20例,Ⅱ度6例。aGVHD累积发病率为50%,其中标危组累积发病率为50%,高危组为50%。35例患者发生cGVHD,标危组18例,高危组8例,局限型30例,广泛型5例,4年累积发生率为70.4%,其中标危组累积发病率为66.7%,高危组为62.5%。共有23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膀胱炎(HC),男性15例,女性8例,其中Ⅰ度5例,Ⅱ度13例,Ⅲ度3例,Ⅳ度1例,均为迟发性,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6(20~45)天,中位持续时间为17(7~70)天,累积发病率为44.2%。单倍体移植5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0(3~90)个月,白血病复发7例,有4例患者复发后行供者干细胞细胞输注(DSI)治疗,其中1例标危AML患者DSI后死于重度GVHD,1例标危ALL患者经DSI治疗后再次缓解(CR)仍在继续随访,3年累积复发率为17.6%,其中标危患者累积复发率17%,高危患者累积复发率18.3%。共死亡11例,3年预期总LFS为71.8%,其中标危组76.4%,高危组60.2%;2)111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51例单倍体患者移植的MNC中位数14.5(8.6~31.0)×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10.9(4.16~21.00)×106/kg;60例全相合患者移植的MNC中位数10.59(7~19.9)×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5.9(2.86~10.2)×106/kg。单倍体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d,BPC>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5d,而60例全相合移植患者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d,13d;51例单倍体移植患者25例发生aGVHD,累积总aGVHD发病率为49%,标危组发病率为48.6%,高危组发病率为50%,其中Ⅰ度20例,Ⅱ度5例,无一例发生重度aGVHD。有33例发生cGVHD,局限型30例,广泛型3例,4年累积发病率为70.4%,标危组发病率为71.4%,高危组发病率为66.2%,51例单倍体移植患者无白血病存活40例,3年预期总LFS为74.5%,其中标危组77.3%,高危组68.2%。共有7例复发(13.7%),标危型复发5例,高危型复发2例,其中AML复发3例,ALL复发4例,3年预期总复发率为18%,标危组为17.7%,高危组为18.3%;60例全相合移植患者中14例发生aGVHD,其中Ⅰ度10例,Ⅱ度2例,Ⅲ度2例,累积总aGVHD发病率为23.3%,标危组发病率为24.4%,高危组发病率为20%。37例患者发生cGVHD,局限型32例,广泛型5例,4年累积发病率为58.1%,标危组发病率为57.8%,高危组发病率为60%。60例全相合移植患者无白血病存活46例,3年预期总LFS为72.1%,其中标危组77.6%,高危组52.7%。共有10例复发(16.7%),标危型复发7例,高危型复发3例,其中AML3例,ALL 6例,CML1例,3年预期总复发率为20.2%,标危组为18.3%,高危组为27.5%。单倍体移植后aGVHD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移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VHD发生率、复发率和L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llo-PBSCT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移植前CD4+%,移植后1个月CD3+%、CD4+%、CD4+/CD8+、3个月CD4+%、CD4+/CD8+%及6个月CD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移植后3月及6月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余均无统计学差异;单倍体移植后T细胞亚群包括CD3+%在移植后+1月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3月开始恢复,移植后+12月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CD4+%在移植后+3月下降最明显,+6月时开始有所恢复,与移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8+%在移植后开始升高,+6月时升高最明显,+12月又下降,+18月基本恢复正常对照水平,CD4+/CD8+移植后开始逐渐下降,+3月时比值最低,+6月时开始恢复,+12月基本恢复正常;两组CD3+%均在移植后+1月明显下降,单倍体组下降较全相合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均逐渐恢复,至移植后+12月时两组患者均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CD4+%在移植后+1月~+3月均明显下降,+6月时全相合组CD4+%已明显恢复,但单倍体组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D8+%移植后均升高,尤以单倍体组明显,+6月时单倍体组明显高于全相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8+移植后均下降,+3月时两组均达到最低,+6月时,全相合组CD4+/CD8+比值恢复,而单倍体组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9+%移植后升高,在移植后+1月均最明显,后均有下降。两组患者CD16+%移植后均升高,尤以+1月时明显,+12月单倍体组CD16+%低于全相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D56+%移植后动态变化与移植前及正常对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倍体移植组发生aGVHD与未发生aGVHD免疫功能重建比较:CD3+%在移植后+1月时发生与未发生两组均下降,+3月时未发生aGVHD组CD3+%高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在+3月时未发生aGVHD组高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倍体移植重度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移植后+3月全相合无重度感染者CD3+%、CD8+%低于单倍体无感染组,而CD4+%高于单倍体组;+6月全相合无感染组CD4+%高于单倍体无感染组;发生cGVHD的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生cGVHD的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8例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免疫功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和依HLA不合位点差异的程度联合多少不等含或不含ATG和抗CD25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剂的预防GVHD方案,移植物为经G-CSF动员的非体外去T细胞的PBSC的HLA单倍体移植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2)单倍体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功能重建快,供者易于接受,可多次采集,而重度aGVHD及广泛型cGVHD发生率并不高;3)HLA单倍体与HLA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的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时的植入、cGVHD发生率、复发率及长期LFS相似。单倍体移植时aGVHD高于全相合移植,但重度aGVHD发生率两组相似;4)单倍体与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功能重建快,而重度aGVHD及广泛型cGVHD发生率均不高;5)与正常人对照组对比,HLA单倍体与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PBSCT后患者免疫功能均于移植1年后同期恢复正常,组间比较移植后1年免疫功能也均无统计学差异;6)HLA单倍体移植后+6月内免疫损伤较HLA全相合明显,免疫重建迟于HLA全相合移植;7)HLA单倍体与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PBSCT后T、B、NK亚群变化以T细胞最为明显并最具临床及实验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