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到现在,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而国外学者对于影子银行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国内学者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初级阶段,并且主要集中于对于影子银行概念、监管对策、风险应对、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几乎较少从企业本身出发,研究企业参与到影子银行业务中的套利动机。整体来说,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影子银行体系本身进行探讨,本文突破了这一固有限制,从企业自身出发,重点研究企业参与到影子银行业务中的主要动机是融资约束还是套利驱动。 在理论文献与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上参与到影子银行业务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委托贷款、委托理财、信托贷款、信托借款四类指标区分企业是否参与到影子银行,选取适当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对于企业参与到影子银行业务中是出于融资约束还是套利驱动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企业参与到影子银行业务中进行套利驱动的可能性,并且引入市场化发展指数与股权性质分别研究套利驱动的情形,然后针对企业参与到影子银行业务中的融资约束组与套利驱动组的投资效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分析实证结果的基础上,为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和完善的重点提出个人建议。 本文得出的结论包括:出于套利驱动的目的,企业的主营业务回报率越低,企业越容易参与到影子银行业务中,并且还与企业的股权性质和所处的地区发展程度有关,同时相比较融资约束组,套利驱动组的投资效率更高。本文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加入套利驱动的视角分析企业参与到影子银行业务中的动机分析,但也存在手动收集数据可能使得数据不完整、模型构建还有待改善等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