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小组工作研究 ——以郑州市J学校为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国禁毒斗争局面稳中向好,现存的吸毒人数也在不断下降,吸食毒品的人数增长势头逐步减缓,治理毒品滥用的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全球毒品问题也随之恶化蔓延,与我们国家相邻地区的贩毒团伙向我们不断渗透毒品,且我国的毒品滥用人数的规模依旧比较大,网络社交的发展,使得吸毒活动从线下到线上隐蔽性逐渐增强,针对青少年的新型毒品不断被贩毒分子研制出来,具有超强的伪装性,极具迷惑,辨别查处难度加大。那么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目前传统的毒品预防教育模式对青少年的效果不佳,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无法较好地内化到他们心中。我国12部门联合出台加强禁毒社工队伍的建设意见,指出禁毒宣传教育是禁毒社工的工作职责之一,因此依托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探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新途径,对满足当下大环境下青少年对毒品预防教育的需求十分必要。本文以郑州市J学校五六年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实践为例,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前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毒品预防教育开展的现状及教育活动开展的方式,运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J校五六年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在毒品预防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防毒、拒毒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传统预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明确J校五六年级学生在毒品预防教育中存在的需求。以社会学习理论、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社会工作小组介入方案。小组方案主要从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毒品的危害,如何防毒以及如何拒毒四个方面开展八节教育性小组活动,并将小组活动延伸到家庭、学校、社区,最后从多个方面对介入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社会工作介入的经验,反思社会工作介入的不足,针对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总之,基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现状,以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介入毒品预防教育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毒品预防教育的不足,可以减少新生吸毒者的数量,降低毒品带来的危害。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家风不仅对个人的发展和家道的兴盛产生影响,还能通过个体的社会交往联系,向外辐射延伸,影响社风、民风、政风,最终必然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国运。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婚姻问题、子女问题、赡养问题、教育问题等诸多家庭矛盾凸显,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热度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新时代家庭建设,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幸福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良好家风作
个体走向成功,自信是首要的。自信的人会自我激发自尊自强的意识,根据自己的才能确定人生方向。因此,从儿童时期建立和提升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讲是极其关键的。孤儿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处境“先天不足,后天无力”,大部分失去家庭和亲人的关爱与陪伴,人生最重要的常态化家庭教育短缺,很少一部分有家等于没家,因为家中“无人无爱”,很少获得亲人的认可,在心理和行为上会受到负面影响,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无法正确认识自我价
本文通过对源盛村近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发现源盛村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以自身资源为基础和有效整合外部资源的内生发展路径。源盛村在2007年初开始尝试从一产、二产向三产化发展方向转型。在此阶段,源盛村积极利用本土资源,提出“农民捍卫食品安全”、“打造关中民俗体验地”的发展理念,并积极整合本地区乡土文化资源、人力资源、集体资金,推动了社区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了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到村庄的产业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发展新形势的转变,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是我国广大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广大农村社区得到了广泛的探索研究。但是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起了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传统农村社区结构不断调整的大变革中,农村社会的征地拆迁、干部微腐败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与这些问题相伴而生的基层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
随着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自闭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激增,自闭症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方式不断被提上日程,我国的融合教育起步晚、发展慢,虽然近年来各省份积极推行“零拒绝”的融合教育办法,倡导以随班就读的方式来保证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但特殊儿童时常面临着被校方劝退、被普通学生辱骂欺凌的困境。那么社会工作者作为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整合力量,要勇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肩负起科学助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大责任。本
网格化治理是当前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网格化概念的广泛应用,网格化治理可以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治理模式、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和统筹调度、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效能的优势日益凸显。江苏省Z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决定,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积极实施网格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出社会综
随着我国的政府职能从政治统治向社会管理进行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程序,减少办事流程,科学化地提高管理水平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因此,浙江省于2018年在省内各级政务审批服务中心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为了了解“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推行的现状以及实施效果,本文选取杭州市X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无缝隙政府理论、流程再造理论,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该区在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过
家庭常常被我们被看作是一个自然的社会系统,家庭中的每个个体对于这个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发展有着重要支持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在家庭里得到他人的温暖与支持,所以我们常说家庭是我们的最后的避风港,家人是我们最后的依赖。诚然,家庭是充满温暖和幸福感的,是给与我们力量的源泉。可是,如果家庭充斥着的都是冷漠与矛盾,这个家庭是否还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的提高,家庭“冷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古代乡村远离政治中心,极易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有效治理乡村历来为统治阶级和有识之士所重视。北宋时期,王安石主张实行保甲法,在乡村建立严密的治安网络,以期实现维持乡村秩序的目的,却遭到强烈抵制,同时期的蓝田乡绅吕氏转化治理思路,着手编订《吕氏乡约》。《吕氏乡约》言简意赅,通篇洋溢着吕氏兄弟的治乡理念,成为他们实施乡村治理活动的文本依据。《吕氏乡约》的乡村治理思
民间信仰场所治理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新时期,如何完善对民间信仰治场所治理,进一步引导发挥好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使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关于民间信仰场所的治理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依据,各级地方政府也缺乏权威性的治理模式样版。所以,对民间信仰场所治理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以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