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h6介导的抗褐飞虱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界中,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是世界作物的主要胁迫因子,常常导致粮食的减产。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BPH)是亚洲稻区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Schultz,2002;Hogenhout and Zipfel,2015;Khush,2005)。近几十年,农民主要依靠农药来对褐飞虱进行防治,尽管在短期内取得了成效,但也导致稻飞虱产生了抗药性。目前,种植含有抗稻飞虱基因的水稻品种是公认的控制褐飞虱最经济、最环保的方法。尽管目前已有多个抗飞虱基因被克隆,它们产生抗性的机制却并不清楚。研究植物-昆虫互作机理,将为农业生产中害虫可持续控制提供重要支撑。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克隆了一个定位于水稻第四染色体的抗褐飞虱基因Bph6。Bph6基因编码一个981氨基酸的蛋白质。BPH6蛋白定位于胞泌复合体中,能够促进胞泌复合体亚基Os EXO70E1和细胞壁蛋白Os SAMS2向细胞外的分泌。同时,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K)能够通过调控萜烯类植保素的产生来调控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我们采用了酵母双杂交筛选水稻文库和串联亲和纯化及质谱技术来筛选BPH6的互作蛋白。我们得到了与BPH6互作的蛋白NDU,对NDU蛋白的结构分析发现NDU蛋白全长274个氨基酸,在125-233氨基酸区间形成βαβαββα结构,具有一个Thioredoxin-like(硫氧还蛋白酶)结构域。二硫键还原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NDU-HIS融合蛋白具有二硫键还原酶活性。在近等基因系中的抑制NDU基因的表达使植株对褐飞虱抗性减弱,这说明NDU基因在Bph6介导的抗性通路中起重要的作用。水稻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的结果显示NDU单独转化时定位于线粒体,与BPH6共转则共定位于细胞质。我们分别分离了日本晴和Bph6植株的线粒体和细胞质成分,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了NDU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NDU在日本晴中定位于线粒体,而在Bph6植株中定位于线粒体和细胞质。这说明BPH6能够通过互作将NDU释放到细胞质中。我们找到了NDU在细胞质中的互作蛋白NH5,并且在Bph6植株中对NH5基因进行了敲除。nh5突变体植株均出现种皮开裂的表型,说明NH5可以调控水稻种子的发育。由于T0代结的种子非常少,nh5突变体在抗虫方面的表型需要等到T1代收种后再进行验证。NH5属于水稻NPR1-like基因家族,目前没有文献报道NH5基因参与水稻的抗性,NH1则通过对PR基因的调控参与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的抗性。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在含有Bph6的材料中PR1b、PR5和PR10的表达量比不含Bph6的材料显著提高。这暗示着NH基因有可能参与Bph6的抗性通路。我们接下来研究了BPH6与NH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发现它能够与NH3互作。利用CRISPR/Cas9的方法在Bph6植株中敲除NH3,所有的植株叶片均出现棕色的坏死小斑,同时nh3突变体植株对褐飞虱的抗性增强,这说明NH3在抗褐飞虱反应中可能起到负调控的作用。我们继续研究了NH3调控水稻抗褐飞虱的分子机制,发现NH3能够在酵母和原生质体中与NH1发生互作,同时NH3能够在水稻原生质体中促进NH1的降解。亚细胞定位表明NH3一部分定位于细胞中的膜系统,一部分在细胞质中聚集成团,与BPH6共转原生质体则共定位于细胞质,说明BPH6对NH3的定位产生了影响。我们也发现BPH6能在原生质体中使NH3的蛋白量减少,结合二者的共定位结果,很可能BPH6通过促进蛋白运输的功能来调控NH3的蛋白量。对BPH6互作蛋白的研究有助于拓宽了Bph6的抗虫分子机理研究,并为作物-害虫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的花型是其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受到头状花序上舌状花和管状花的相对数量、排列位置及花冠形态的影响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花型。由此可见,头状花序上舌状花和管状花的发育对菊花的花型具有决定性作用。但目前对菊花头状花序上两类小花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清晰,阻碍了定向调控菊花花型的育种实践。因此,对头状花序上舌状花和管状花发育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
月季(Rosa cvs)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在园林绿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约有13万km~2以Na Cl为主要盐分的滨海盐渍土和25万km~2的内陆盐渍土,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月季品种繁多,但缺乏盐耐受性的系统调查数据,严重制约其在盐碱严重地区的栽培和应用。因此,广泛收集月季种质资源,在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的天津滨海地区建立资源圃,并连续7年对其生长、观赏性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井下周向扫描核磁共振成像仪器。该仪器使用阵列磁体构成了在井周具有周向一致性的梯度型磁场,通过阵列天线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轴向、径向和周向三维射频磁场的激发。论文详细介绍了周向扫描核磁共振仪器电子线路的设计与实现,阐述了周向扫描电子线路如何实现大功率射频脉冲的发射,缩短天线死时间的方法和微弱信号采集的原理。仪器通过切换阵列天线的不同组合实现在井眼地层的周向分区测量能力,使用调谐电路
麦积山石窟造像是基于佛教“空”的理论之上的对佛教审美理想的具象表达。它以泥石为料、以线造形、以意成象,以“无相”孕生“众相”,引领着观者“以色悟空”。佛在佛像之中存在,但却不在场,它通过心象的营构而存在在场。佛像、佛、造像者和信众,在各自情境下的“观”与“被观”,促成了审美意象的互动生成,使得审美主客体在不断地切换中具有互主体间性。造像者通过经验与技术将心象物化为造像引发观看者的观看。但意象得之于
瞬时受体势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1,TRPV1)通道是TRP通道家族重要的成员,它广泛表达于机体各组织中,能响应多种刺激方式。TRPV1通道在机体中参与疼痛感知,体温的维持以及渗透压调控等生理活动,其功能的异常会导致热痛过敏、渗透压异常及一些炎性或神经性的痛觉过敏。因此,对TRPV1通道的结
卓越导向的科研评价是当前世界各国科技评价领域的重要话题,受到学界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学术论文在当前科技评价中占据重要位置,拥有影响力卓越的学术论文是我国“双一流”建设和增强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当前中国学术论文影响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急需建立新的以追求卓越为价值导向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以提升我国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术交流、知识的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提高内部资源使用效率,扩大规模和提高收益水平的重要手段,西方发达经济体中的企业在产业发展进程中会普遍采用包括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在内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而当多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回归主营业务,即“归核化”的趋势。中国的传媒企业主要可以区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类,其中大多传媒企业涉足了多元化经营领域。传统媒体由于主业发展遭遇瓶颈,受众资源被新媒体抢占,传统媒体纷纷选择了以非相关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与2013年第五次评估报告(AR5)表明,气候变化对全球和区域水资源安全已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化会导致水循环格局发生显著改变,降水、蒸散发等水文要素重分配将进一步造成流域干旱时空格局的变化。鄱阳湖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显著季相差异使得该流域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近60年来鄱阳湖流域气候趋暖,日益严峻的干旱加剧了流域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重要的双层膜结构细胞器,线粒体外膜与内膜平行,包裹膜间隙,内膜向线粒体基质内陷形成特化的嵴结构,是ATP生成的重要场所。线粒体在细胞代谢、有氧呼吸、信号转导、凋亡及自噬等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缺陷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线粒体的内膜结构调控与嵴的形成机制是线粒体研究领域的前沿,存在许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近年来多个实验室共同鉴定了一个新的复合物MICOS(mitoc
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局首次在地下水中发现有机污染物以来,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有机污染物以难降解的硝基苯类和氯酚类为主。基于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是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最有效手段,·OH来源主要是双氧水(HP),SO4-·来源主要是过硫酸盐(PS)和过一硫酸氢盐(PMS)。然而单一氧化剂用于污染物降解存在活化效率低,氧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