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于节省国内排队上市的时间、面向更大的全球资本市场的融资以及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在海外(如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区)上市。与此同时,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退市现象在近几年也时常出现。数据显示,2009-2011、2012-2014年、2015-2016年先后发生了多次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退市潮,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什么中国上市公司会退市?什么因素影响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退市?针对上市公司退市影响因素的相关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作了研究探讨。本文采用2007-2015年赴美国、伦敦、新加坡上市和退市的中国企业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对上市公司退市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更加细致地区分了对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的不同影响,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经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上市公司退市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独立董事占比越高、属国有控股的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第二至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退市概率越大。同时,董事会人数越多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权合一将降低退市可能性。同时,经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市场业绩对上市公司退市也存在影响作用,但相对公司治理结构,多数市场业绩变量并不显著影响上市公司退市,如流动比率越多,退市可能性会增大,总资产越多,退市概率会越小。为此,本文建议为保持上市公司持续在市,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进一步健全董事会功能,发挥群策群力的民主决策机制,加大董事会规模,适当控制独立董事占比,尽量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尽量控制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增强公司实力,充分调动所有股东参与上市公司监督管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