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8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协助临床诊治工作。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PT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PT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等资料,总结分析PTL的特点、诊治决策以及随访要点。结果:共18例PTL患者,男女比例为1:2,平均年龄约56.3岁(16-7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甲状腺肿物进行性增大,平均病程为8.5月(0.6个月-24个月),1例患者既往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共16例)恶性检出率为37.5%(6例),仅行CT(共15例)恶性检出率为46.7%(7例),同时行超声和CT检查(共13例)的恶性检出率为15.4%(2例)。18例患者中,17例(17/18)患者经手术确诊,1例(1/2)患者经粗针穿刺活检(Coarse needle puncture and biopsies,CNB)确诊,经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的6例患者均未能确诊;FNAB病理结果为疑似淋巴瘤有3例(3/6),CNB病理结果为疑似淋巴瘤的为1例(1/2)。根据2016年WHO淋巴瘤分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5例(27.8%),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6例(33.3%),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1例(5.6%),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1例(5.6%),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1例(5.6%),DLBCL淋巴瘤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2例(11.1%),DLBCL合并MALT淋巴瘤1例(5.6%),MALT淋巴瘤合并HT者1例(5.6%)。根据1966年Ann Arbor会议淋巴瘤分期标准,IE期患者2例(11.1%),IIE期15例(83.3%),IIIE期1例(4.6%)。18例患者中,10例患者行手术+化疗治疗,4例仅行手术治疗,3例行手术+化疗+放疗,1例仅行化疗;所有患者中,13例患者目前处于无进展生存期,2例因病情加重死亡,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3例失访。结论:1.PTL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不具特异性,既往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可能为临床诊断的切入点之一;病理检查仍为金标准,FNAB可作为首选病理标本取材方式,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多点取材,如考虑为淋巴瘤者,可进一步完善CNB或切开活检明确病理诊断。2.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PTL在超声和CT检查表现与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典型影像学表现特点相比具有更多良性结节征象,CEUS和TI-RADS分级能够明显提高检出率。3.甲状腺DLBCL淋巴瘤首选R-CHOP方案联合局部放疗,MALT淋巴瘤首选局部放疗,或其他单一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收集9例遗传性易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探索其治疗、预后与基因型的关系,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提高对遗传性易栓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9例遗传性易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III活性测定、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基因检测、治疗及预后等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9例患者中,3例有静脉血栓形成家族史;4例反复(≥2次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7年内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冠脉造影提示冠脉狭窄0.05),其中冠脉造影提示冠脉斑块组患者合在并吸烟、脑梗死方面更多,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3)与斑块组患者相比,无斑块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尼可地尔钙离子拮抗剂明显较多,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4)对所有MINOCA患者分别进行GRACE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积分评分(Gensini
目的:通过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冠心病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前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的术前评估及围术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连续观察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术后至出院前(围术期)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效果及最佳剂量。方法:选择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间拟行择期手术的患儿200例,年龄1~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n=50)。麻醉诱导插管后,D1组患儿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平均滴入两侧鼻孔、D1.5组患儿
目的:通过对比腹直肌鞘阻滞联合PCIA与硬膜外阻滞联合PCEA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观察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康复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旨在发现更安全、更有效的镇痛方法。研究方法:选取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直肌鞘阻滞联合PCIA组(R组)和硬膜外阻滞联合PCEA组(E组)各30例。R组麻醉诱导前予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直肌鞘阻滞,然后行TCI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有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甚至死亡。房颤的病因复杂,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学界普遍认为主要包括心房肌电重构、结构重构。结构重构包括细胞凋亡、心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形成纤维化等改变。心房纤维化是房颤发生、维持的重要因素。MicroRNA(mi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可降解mRNA或抑制mRNA编码的蛋白质翻译
第一部分miR-145调控肝癌腹水模型小鼠脾脏Th9细胞的分化及作用机制目的:研究miR-145激动剂对肝癌恶性腹水模型小鼠脾脏Th9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出正常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随机分为miR-145mimics组及阴性对照组,分别予miR-145mimics及阴性对照寡核苷酸进行干预,并在TGF-β和IL-4条件下诱导72h。复苏肝癌细胞系
目的:通过低剂量呼气相及吸气相CT扫描,研究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炎(CTD-ILD)的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探究低剂量CT扫描及CT定量技术在评价CTD-ILD肺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经临床确诊结缔组织病患者34例(系统性硬化17例,皮肌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干燥综合征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将34例患者按照有无肺弥散量下降分为实验组(2
目的通过分析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创通气拔管后的临床资料,为更好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生后6小时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胎龄为28-32周的早产儿纳入本研究。结合患儿的临床特点,根据其有创通气拔管后第一次使用的无创通气模式分为NCPAP组或NIPPV组(双胎纳入同
目的:CONUT(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是一种评估患者免疫营养状态的指标。目前CONUT评分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已有相关研究其与恶性肿瘤的预后关系,比如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等,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与CONUT评分的相关研究,目前结果仍有一定争议,CONUT评分与结直肠癌患者短期预后及远期预后的关系仍需探讨。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分析CONUT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