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经济全球化以来,城市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并引起了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大。为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的方向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城市发展,而是逐渐形成与周边城市资源共享的局面,初步形成了若干经济联系紧密、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是以昆明为核心城市,覆盖曲靖、玉溪、楚雄和红河共五个州市。滇中城市群不仅协调了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和红河的快速经济发展,而且拉动了整个云南省的经济,并且由于它处于边境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作为东南亚和南亚的经济中心,受到了国家和云南政府以及云南中部城市的高度重视。尽管近年来云南省受到国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但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其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因此研究滇中城市群协调发展对于提高滇中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协调发展理论为构建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滇中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城市群和各州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构建出相关联的指标体系。本文根据滇中城市群的具体情况构建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并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滇中城市群五个州市的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得出耦合度和协调度。本文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运用权重分析法综合分析影响滇中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因素。并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探讨影响滇中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深层原因,针对其提出相应的、合理的政策建议。全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为相关理论研究,第三章为滇中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第四章为滇中城市群的协调度评价,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第六章为研究不足与展望。前两章提供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讨论了滇中地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实证分析,后两章是本文的总结、政策建议和研究前景。本文选取滇中城市群2008-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首先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再根据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得出滇中城市群以及五州市四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根据对权重排序的方法得出影响协调的因素并分析原因。得出主要结论:滇中城市群各个系统间的耦合度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五州市昆曲玉楚红城市内部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度都正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该阶段持续时间长且一直处于改善状态,可以看出其耦合度还有继续优化空间,再看协调度昆曲玉楚红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已从2008年的轻度失调濒临失调改善到2017年的优质协调,并且有持续改进的趋势。使用权重分析方法来分析和排序影响协调的因素。得出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总产值、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私人车辆拥有量、千人拥有医生数、人口密度、公共图书馆个数、普通高校在校生数、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协调的原因,主要包括收入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置情况,根据影响协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优化滇中地区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省会核心城市昆明的辐射作用,着力发展昆明周边的卫星城市和工业园区,发展优势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政府必须加快建设具有区域意义的中小城市,还应合理地扩大产业和城市的规模。发展县城和小城镇,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促进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带动消费能力提高,从而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在协调发展中应注意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政府要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针对教育需求的差异性,发展例如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等,使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能够朝多元化发展。此外,有必要增加用于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同时取消一系列附加于户籍制度的政策,并改善城乡医疗服务的一体化。政府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降低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县与县之间的开放通道,同时还应注意环境治理和污水,排水,天然气等能源,和石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