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hr791154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实习模式研究一直是教师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原有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教育实习评价体制、实习基地等方面。针对以上不足,笔者提出弥散型教育实习模式。该模式通过对实习各个环节的重构来优化教育实习的效果,达到提高师范生教育素养的目的。弥散型教育实习模式是通过教育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上的重设与重组,将分解后的教育实习项目与理论课程相匹配,弥散于师范生四年学程,达到完善和提升师范生知识结构,生成和锻炼教育实践工作的能力及专业素养的目的,同时注重分散与集中实训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方法。它在实习内容上具有全面性,根据实践性知识生成路径,将教师教学能力分解为若干实习项目,分散至师范生大学四年,通过对实习项目进行反复训练以此促进师范生实践理性的多方发展和教育信念的生成;它在实习时间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师范生不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学校的实习安排,而是可以根据师范生自己实际情况,主动和学校联系。本论文共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立足于对原有教育实习模式弊端的分析,以及对教育实习目的和意义的分析,梳理建构弥散型教育实习模式的现实基础。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通过对行知关系的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逐渐找到弥散型教育实习模式的理论依据并根据项目课程理论相关要求对教育实习进行分解。将分解后的教育实习项目根据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逻辑弥散至大学四年学程。最后对对弥散型教育实习模式进行合理性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二点:第一,教育实习的时间弥散至大学四年,教育实习的内容被分解细化;第二,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加入教育反思能力的训练和教育信念的培养,全面提升师范生的素养。
其他文献
学位
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的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下滑。这一结果引起政府和社会广泛的关注,为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
战后美国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经三个时期,都是源于美国政府针对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而做出的战略抉择。   1946年《富布赖特法》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