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或看法。其核心是围绕学校体育的性质、方向、目标以及如何实施学校体育的理论认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以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深入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学校体育思想特点、产生的背景、存在问题及评述其历史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和总结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规律性经验及其教训,并展望未来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从而为今后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经历了:1840至1919年的军国民体育思想时期、1919年至1937年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时期、1937年至1949年的自然主义和民族主义体育思想共存时期、1949年至1966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时期、1966年至1976年的劳动、军事代替体育思想时期、1977年至今的学校体育思想繁荣发展六个时期。这六个时期的划分,初步理清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始终受到外国体育思想的影响;受国家政治、经济、教育和体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为实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教育与体育的目标服务;在始终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标的基础上,对学校体育功能、目标的认识不断加深,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转变,确立了人文体育观的主导地位。学校体育实践表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并不完善。具体表现在对学校体育思想概念的认识还较为模糊,研究多停留在操作层面;对学校体育功能、目标的认识需进一步完善;没有处理好学习、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相脱节等方面。未来我国学校体育将继续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终极目标,“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体育教育思想的理论、经验基础上,立足本国传统思想,注重学校体育的民族性;进一步注重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的融合,逐步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