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透析中心规律随访伴肾性贫血治疗未达标的维持性透析患者,从规律应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重组人促红素转换为应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观察应用重组人促红素阶段与应用罗沙司他阶段患者的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血脂等变化及炎症状态下罗沙司他对患者血红蛋白变化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透析中心规律随访伴肾性贫血治疗未达标的维持性透析患者,从规律应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重组人促红素转换为应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观察应用重组人促红素阶段与应用罗沙司他阶段患者的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血脂等变化及炎症状态下罗沙司他对患者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及评价安全性。结果:1.研究共纳入31名透析患者,其中男性22名,女性患者9名。血液透析患者11名,腹膜透析患者20名。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期间血红蛋白水平为83.54±13.21g/L,应用罗沙司他3个月血红蛋白水平为103.97±15.7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罗沙司他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红蛋白平均升高21.35±11.28g/L,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红蛋白平均升高20.68±14.89 g/L。罗沙司他治疗3个月后总计有12名患者血红蛋白达标(Hb>110g/l),其达标率为38.7%。其中9名腹膜透析患者,达标率为45%;3名血液透析患者,达标率27.3%。2.罗沙司他治疗阶段铁蛋白水平降低72.52±162.77 u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血清铁变化不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1)。转铁蛋白水平增加25.29±48.7 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铁蛋白饱和度变化不显著(P=0.201)。3.罗沙司他降低了透析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4.共计18名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患者,平均CRP水平为19.90±15.44mg/L。在应用罗沙司他治疗期间,血红蛋白水平依然上升显著。应用罗沙司他3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较应用重组人促红素阶段增加21.77±14.55 g/L。5.应用罗沙司他期间患者血压未见明显升高。6.应用罗沙司他期间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沙司他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明显,提高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未达标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不受炎症指标影响,并且提高铁的摄取,可能增加铁的利用。口服罗沙司他相对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孕妇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收集2010-2019年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并诊断为肺栓塞的孕妇作为病例组(共42例),根据就诊时间及孕周按照1:4的比例匹配对照组,对照组孕妇未发生肺栓塞;采用巢氏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收集所有孕妇的相关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以及相关血清学检查;同时分析既往三种用于评估肺栓塞可能性的评分方法:Wells法,Geneva法以及Years法
目的:评价宫颈提拉缝合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对出血量、输血量及子宫切除率、术后ICU入住率、术后住院日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统计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终止妊娠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经腹超声凶险评分≥10分)病例共57例,对其基本临床资料及术中、术后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终止妊娠。根据手术止血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术中采
目的:明确宫颈腺体区的监测联合宫颈长度及IGFBP-1/fFN双联定量检测试剂盒阴道分泌物定量分析预测早产的灵敏性及特异性,为早产的预测提供新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筛选了2019年7月-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具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20周-孕34周的单胎孕产妇共61例。通过超声监测宫颈长度变化,宫颈腺体区是否存在,并采用IGFBP-1/fFN双联定量检测试剂盒阴道
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前列腺上皮和基质细胞过度增殖。目前临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主要是5α还原酶抑制剂,但长期使用会引起一系列毒副作用。本研究观察了绿藻的天然提取物-胶球藻多糖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小鼠的治疗作用,并重点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使用经典的丙酸睾酮诱导法构建良性前列腺增生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良性前列腺增
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ventriculomegaly,VM)与染色体异常相关性。方法:共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盛京医院门诊的单胎妊娠的胎儿VM病例237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收集的病例分组,按照VM的程度分为轻度组(10-12mm)、中度组(13-15mm)、重度组(≥15mm);按照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分为孤立性侧脑室增宽(isolated ventriculomega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伴发肾性贫血患者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应用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第一部分:慢性肾脏病及伴发贫血患者的特征分析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从辽宁省沈阳市某三甲医院肾脏内科出院且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KDIGO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了CKD 3、4、5三个期,对病因及构成进行分析;按是
目的:目前已知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发病机制有关。我们以前曾报道过SLC30家族中的锌离子转运体7(zinc transporter7,Zn T7,SLC30A7)在高糖(high glucose,HG)条件下能够抑制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此次研究主要探讨SLC30A7是否对于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抗氧化应激有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TGF-β1通路在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PBOO)大鼠膀胱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65只4周龄,体重200~230g的SPF级SD雌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BOO)组、iNOS抑制剂组;空白对照组(5只)不予任何处理,立即处死。假
目的:膀胱内高压力会引起一系列的膀胱病理改变,我们探究了膀胱内高压力对大鼠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Ⅲ型胶原纤维(Col II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健康的雌性SD大鼠分为4组,每组7只,采用膀胱出口半梗阻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1周,半梗阻1周,假手术4周,半梗阻4周四组,满足实验时间要求后,进行膀胱充盈性压力检测,取出膀胱标本
目的:检测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内同源序列2的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1)和DC特异性细胞间粘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Dend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