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浅层矿床已开采殆尽,固体矿产资源勘查逐渐向深层及覆盖区转移,传统的勘查技术手段受到很大的限制。森林、沼泽覆盖区,冻土覆盖区也是重要的矿产勘查盲区,同时也是固体矿产资源新一次战略转移重要勘查区。本论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隐伏矿床预测研究与黑龙江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合作研究的科研项目。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源矿区铜多金属普查区深部找矿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大兴安岭地区区域成矿背景及塔源矿区地质特征。运用地电提取测量(CHIM)、土壤热释汞测量(Hg)、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Con)等三种方法对大兴安岭地区塔源矿区3条勘测剖面线进行找矿预测,并结合已知矿体进行可行性研究,获得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分析所收集的塔源矿区地质资料,总结地物化找矿标志,认为在石炭系上统新伊根河组、白垩系上统白音高老组两套地层接触带位置为找矿有利部位;北东向扭性断裂为重要找矿标志,在物探方面,主要以低电阻、高极化,相对平静的磁场中的升高磁异常带地区成矿潜力较大。在化探方面,Cu、Zn背景值远高于其他元素,且分异度高,利于富集成矿。2通过在已知剖面开展地电化学找矿研究,结果表明,各元素与主成矿元素Cu、Zn异常基本完全套和,土壤热释汞及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也能较好的指示矿体,证明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塔源矿区寻找隐伏铜及多金属矿是有效的,为今后此类景观区能够找矿预测提供技术依据。3对地电提取元素富集、分异特征进行分析,Cu、Pb、Zn、Ag、W、Mo、Bi等元素的变异系数大于1,成矿潜力较大;将直方图解法及箱线图法相结合,对地电提取各元素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更准确的确定处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同时对所有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共提取处四类元素组合,并对其进行解释评价,确定Cu、Zn元素组合为勘查区主要最佳成矿元素组合。4综合分析勘查区地电提取单元素异常、土壤热释汞异常、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及元素组合在地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Cu、Zn元素异常效果好,可作为直接找矿依据,其余元素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且土壤热释汞异常、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及元素组合异常与Cu、Zn元素异常套和度较好,所以本区可主攻寻找隐伏铜、锌矿为主。5在地物化找矿标志的指导下,在大兴安岭塔源勘查区共圈出2个找矿远景区,其中Ⅰ类靶区1个,Ⅱ类靶区1个。并对靶区进行综合找矿评价,确定Ⅰ类靶区成矿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