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和声技法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米特里·鲍里索维奇·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Borisovich Kabalevsky,1904-1987)是20世纪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本文选取其成熟时期的作品《24首钢琴前奏曲》,以和声技法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卡巴列夫斯基作品中和声运用的技术特点和风格特征。文章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通过对这部作品在和弦结构、和声进行、调性处理等方面和声技法的梳理与分类,探讨卡巴列夫斯基多样化的和声语言特点,为进一步对卡巴列夫斯基音乐创作技法总的系统地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概述,分为两个部分,即卡巴列夫斯基生平简述和《24首钢琴前奏曲》的作品概观。该章节介绍了作曲家生平、音乐成就、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内容,以及《24首钢琴前奏曲》的基本特点和在作曲家创作中的重要地位。第二、三、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对《24首钢琴前奏曲》中和弦结构形态进行分类,从三度叠置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复合和弦、基于线形原则的和弦这四方面分别予以细致的阐述。第三章对本部作品中非功能化的和声进行作了具体分析,从终止式、带状进行、持续音三个方面予以分类论述。第四章针对本部作品中体现出的调性概念在传统基础上的扩大化现象,从调性内部的变化、调关系交替的复杂化两方面探讨作曲家个性化的调性处理方式。结语部分在第二、三、四章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24首钢琴前奏曲》和声技法的特点作了归纳总结,力图说明这部作品的价值、意义以及卡巴列夫斯基音乐创作的总结性评价。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进行现代化教学。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对周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班主任工作可谓是相当重要,应结合新时期的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足球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将快乐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足球教学中,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小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各方
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而媒介素养就是信息化时代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养。在现有的中学课程体系下,媒介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其他学科来实现。历史学科核心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76例肺癌合并COPD患者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男49例(64.5%),女2
晋江市学前教育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需要化解"教师数量骤增与师培力量薄弱"的矛盾。新老教师的更迭,需要分层支持与专业引领。因此,转变培训模式,开展园本研修工作是当
有人认为,数学难学,其实只要具有新“三观”的教师,即“数学观”:数学是玩具,是和自己的想象力玩耍的玩具;新的“学习观”:美妙的学习就像一段难忘的初恋;新的“教师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