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动荡的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问题,并为全球的反贫困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尽管如此,中国的贫困状况仍不容乐观,尤其表现在西部偏远民族山区。本文立足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类学科,以峨边彝族自治县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峨边彝族自治县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贫困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选取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贫困循环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对峨边县202户贫困户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贫困户的人力资本存量与现行的扶贫政策不匹配,并与峨边县精准扶贫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及与同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进行对比,力图从多个方面分析峨边县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综合分析各种调查资料后发现,峨边县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为:整体发展较为落后,脱贫难度大;整体贫困与精准扶贫存在矛盾;产业扶贫效果不佳;传统风俗引发不当支出;扶贫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整体人力资本存量低。导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与主观的交错导致落后;精准扶贫机制的内在矛盾;产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传统思想与旧风恶习的制约;扶贫工作人员待遇差异大。文末结合峨边县实际情况和其他县的脱贫经验提出解决对策,主要从整体发展模式、扶贫政策、扶贫产业发展以及扶贫工作人员等方面出发进行相关研究。本文希望通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贫困恶性循环等多角度视角,探讨分析峨边县的精准扶贫实施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并针对困境产生的原因为峨边县精准扶贫提供一些对策建议,建立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为基础的多元合作模式的扶贫开发思路。同时也希望能为偏远少数民族山区尤其是彝族地区的扶贫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