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斯·沃克(1944—)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性主义作家,她从小经历痛苦和艰险,清楚地意识到黑人女性所处的困境。几个世纪以来她们一直遭受着白人种族主义和黑人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黑人女性的身份被边缘化,自由被剥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为了探讨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及其悲惨命运的原因, 并寻求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沃克提出了“妇女主义”这一理论。
《紫色》(1982)是沃克迄今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荣获1983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1984年美国国家文学奖,为沃克赢得了世界声誉。本文将以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小说《紫色》,探讨黑人女性在双重压迫下的抗争与追求。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介绍沃克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作《紫色》。沃克出生于美国南方的一个贫穷的黑人农家, 严重的暴力以及贫困的家境对她以后的写作产生了长久的影响。《紫色》描写了女主人公茜莉在其他黑人女性的帮助下从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的自我否定走向自我价值的回归。《紫色》获得了高度评价,但也有一些负面评论。
第二章主要分析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妇女主义不仅对同性恋关系有所描述而是更强调建立在妇女相互支持与关爱基础上的姐妹情谊。沃克创造妇女主义的目的是致力于全人类——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存与完整,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第三章以文本《紫色》为依据,进一步解构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压迫——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
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饱受种族歧视带来的屈辱、人的尊严的丧失。在白人眼中,黑人女性是工具,是附属品。白人霸占黑人女性的家园,灌输白人至上的思想。这种现象不仅在美国存在,在非洲也存在。因此黑人女性种族歧视和压迫是个国际性问题。
父权制是男人在家庭中对女人和孩子实行统治的一种制度,是妇女受到性别奴役的主要根源。《紫色》反映了茜莉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的心灵历程,展现了自尊自强的女性意识,宣扬了平等独立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
第四章阐述了黑人女性对美丽的新世界的寻求。寻找黑人女性的文化传统是女权主义者用来抗击文化上的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的重要武器。故事中所谈到的百衲被和布鲁斯音乐不仅反映了黑人女性追寻自己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家园,也体现了她们独特的创造性。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沃克通过《紫色》表述了妇女主义的深刻内涵,提供了理解在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新视角,同时为妇女解放以及全人类的生存与完整指出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