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安徽铜山铜矿位于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北临大别造山带,是该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中的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床产于燕山期铜山岩体与石炭系黄龙-船山组、二叠系栖霞组地层的接触带中,受岩浆岩、构造、地层和围岩蚀变的共同控制。NE和E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控制成矿岩体的就位,控矿和容矿构造主要为接触带构造及不整合面构造等。成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各成矿阶段的石榴石、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类型有NaCl-H2O型流体包裹体(W型)、含子矿物流体包裹体(S型)。在石榴石和石英中发现晶质熔融包裹体。矽卡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W型和S型,均一温度为478769℃,盐度为55.47 wt%,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的特征;石英-硫化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W型,S型次之,均一温度为86.2399.5℃,盐度为0.1822.91wt%,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的特征;碳酸盐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全为W型,均一温度为154.6368.5℃,盐度为0.5322.91wt%,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征。从矽卡岩阶段到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快速降低,从石英-硫化物阶段到碳酸盐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变化不明显。经估算,铜山铜矿的成矿压力大约为21Mpa,形成深度可能为2.3km。流体包裹体主要气体组成为H2O、CO2、CH4,液相离子主要为Ca2+、K+、SO42-、Cl-。从矽卡岩阶段到碳酸盐阶段,CO2、CH4、Ca2+、SO42-、Cl-含量逐渐降低,K+含量逐渐上升,H2O先减少后增加。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后期有大气降水混入。硫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Re-Os同位素定年表明,铜山铜矿的成矿时间是150.98±0.78 Ma,为燕山早期。根据不同类型包裹体共生组合及流体演化特征,认为熔体-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和流体的混合作用是金属沉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