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戏剧是人类艺术瑰宝。其中的《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吸引了大量学者及翻译者的关注与研究。从国内外《哈姆雷特》隐喻翻译研究现状看,以认知和隐喻为基础,结合概念隐喻的方式去探究其隐喻的翻译并不多见。隐喻在《哈姆雷特》中数量众多,而在各种修辞手法中,隐喻作为鉴赏剧作艺术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研究莎剧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哈姆雷特》中的两大主题,即“悲”主题和“仇”主题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认知解读,然后以朱生豪与梁实秋的汉译本为研究材料,通过两种译本中隐喻翻译的比较,对《哈姆雷特》中隐喻的翻译进行系统的认知分析,探索《哈姆雷特》翻译和鉴赏的新思路。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陈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相关的问题、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第二部分为正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理论背景,重点介绍了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概述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至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对《哈姆雷特》中的两个主要主题中的各类隐喻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主要概括了论文的研究成果。总体上说,两个译本都比较系统地表现了原作的思想意义,在隐喻的翻译上各有千秋,它们均对译文读者及隐喻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原文中某些重要主题的刻画可能在翻译过程中因隐喻内涵的减少而被淡化忽略。所以原文隐喻翻译的质量直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读者对译文的解读。本论文关于隐喻翻译的研究也为英汉文学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同化与归化等传统翻译方法提供了认知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