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的优产及应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hong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端嗜热厌氧菌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maritima MSB8所产木聚糖酶(XynB)和α-葡萄糖醛酸酶(AguA)具有耐热性(XynB和AguA蛋白分子量分别为43kDa、72kDa),能高效降解半纤维素资源,在生物转化、食品工业和饲料生产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将XynB和AguA基因同向串连共表达构建出既产木聚糖酶又产α-葡萄糖醛酸酶的基因工程菌,既可提高生产效率又节约生产成本。本研究构建了单启动子共表达XynB和AguA工程菌E.coli JM109(DE3)/pET-20b-XRA和双启动子共表达XynB和AguA工程菌E.coli JM109(DE3)/pET-20b-XPA 和 Ecoli JM109(DE3)/pET-28a-XPA,并对其产酶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重组菌E.coliJM109(DE3)/pET-20b-XRA在IPTG浓度0.1mM、诱导时间10h时产酶水平最高,XynB表达量为4.28U/mL,AguA 表达量为 0.025U/mL;(2)重组菌E.coliJM109(DE3)/pET-20b-XPA 在乳糖浓度10mM、诱导时间8h、诱导温度42℃时产酶水平最高,XynB表达量为4.09U/mL,AguA 表达量为 0.06U/mL;(3)重组菌E.coli JM109(DE3)/pET-28a-XPA在LB培养基中,OD600达0.7左右加入0.8mM IPTG,XynB和AguA表达量分别达到7.6U/mL和0.5U/mL,相同条件下,XynB和AguA的表达量比E.coli JM109(DE3)/pET-20b-XPA分别提高3.5和7.3倍;在TB培养基中,经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浓度为0.55mM,诱导时机OD600为1.93,诱导时间为8.92h时,XynB表达量为12.21U/mL,AguA表达量为1.76U/m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 0.6和2.5倍。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水解木聚糖的最佳条件研究表明:双酶XynB(10U/g)和AguA(1U/g)在80℃下比单酶XynB(10U/g)能够彻底快速地水解桦木木聚糖产生木寡糖,酶解产物中木二糖含量及纯度更高;进一步采用响应面优化酶解条件获得,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在4.2%桦木木聚糖的底物浓度下,水解温度80.66℃,pH7.65,XynB酶量为60U/g,AguA酶量为9U/g,还原糖释放量可达到17.91mg/mL,还原糖释放量及电镜扫描分析可以看出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对农副产品玉米芯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这些结果显示产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的工程菌在生物转化、食品工业和饲料生产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Radon变换是地震数据重建、多次波压制等处理中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时间-空间域的同相轴沿不同积分路径映射到Radon域中不同的能量点,经过反变换达到数据重建目的。地
由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黑河流域扁都口地区高山草地出现严重退化现象:草甸草地鼠害严重,载畜量下降,面积缩小,水源涵养能力大幅度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山
本文以姬塬地区姬黄32-小涧子区块长4+5油层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地质与前人研究成果,综合钻井、测录井、测试及少量的岩心、薄片及测井二次解释资料,运用沉积旋回、等沉积
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TBCs)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上提供隔热保护,有效的提高了热端部件的工作温度和效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热障涂层在服役过程中
介电测井利用岩石孔隙中流体介电常数的差异,在低对比度储层的识别上有较好的应用。传统的介电测井由于测量环境的限制及提供的地层信息有限,在实际测井中应用较少。扫频介电
应用无线控制技术对传统人工操作固井水泥头进行改造,使人工远离钻台遥控完成固井水泥头的释放胶塞、投球等操作。本文将无线射频技术分别与虚拟仪器、单片机相结合,实现无线
近些年来,非线性光学材料在信息存储、光通讯以及有关化学和生物物种检测等领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性能优越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已经成为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
目的:探索最适宜雪峰虫草菌液体发酵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研究雪峰虫草菌液态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的动态积累变化;初步研究雪峰虫草菌液态发酵产生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的抗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气候多变,导致安徽省多个地区粮食减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利用气象数据进行粮食产量预测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安徽省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将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这三种主要气象因子作为影响因素,开展冬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完成了气象、冬小麦产量数据的选择和预处理工作。以“安徽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数据库和《
三肇地区扶余油层进入了致密油勘探阶段,而剩余资源储量难以动用,目前已经在研究区内开展剩余资源精细分类评价研究,但是缺少储层成藏期特征的研究,导致难以有效预测勘探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