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自公元前在我国就有饮茶的习俗。茶从中国传到日本独自发展,从普通的喝茶发展到礼法、做法,最后和日本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茶道。笔者通过查阅有关中日两国茶文化的研究发现,在茶文化研究界进行中日茶文化对比研究的,尤其是对两国茶文化的不同点的对比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因此,本人认为这个领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的概念出发,以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文化的研究方法,从历史背景、宗教对茶文化的影响、美学理念、思想体系四个方面对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进行对比研究,对日本茶道所形成的原因以及所体现的日本文化进行初步的探讨。这不仅有助于大家能更好的了解中日两国的茶文化,还有助于今后两国茶文化的交流。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论述了茶文化在中日两国的重要性及本文的选题来源,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立场。笔者看到在中日两国的茶文化研究界主要是从民俗学、历史学、文学、美学、哲学的角度来对本国的茶文化进行研究,而很少运用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因此,笔者在本文采取这种研究理论和方法对中日两国的茶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是对中日两国的茶文化的不同点进行对比研究并做分析。首先详细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文首先阐述文化比较的方法论,然后再对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其次、从文化的定义出发,明确茶文化的概念。分别介绍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学上的文化比较的方法,从历史背景、宗教影响、美学理念、思想体系四个方面来探讨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在茶道中所体现的日本文化特征。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叙述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以及日本对中国茶文化的接受及其茶道的形成。通过对两国茶文化的历史背景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中国,自古以来,茶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怀着对天下国家的责任感,济世救民的信念,文人多文友相叙吟诗联句,与佳茗相伴抒发情怀。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个人抱负与社会认可的不一致,仕途的失意使文人退而归隐自然,以茶为友排遣内心的孤寂。文人的这种隐遁生活,使茶与文化相结合,对于茶文化的形成起了至关紧要的作用。文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作为中国重要文化之一的茶文化不能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而日本的历史上,饮茶文化是由当权者、统治者的接受而形成后来的茶道。尤其是饮茶习俗在武士阶层中的广泛传播。茶道作为一种权威的象征,是当时最好的社交手段方式。讲求修身养性、社交礼法的上流阶层的好茶宗匠必然就会茶形成一定做法、礼法,并与哲学相结合而形成“道”。可以说,茶道是日本文化的典型性象征。第二、从宗教影响方面来分析。在中国儒教、佛教、道教三教相互补充,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形成一体化的文化。中国茶文化吸收了这三教的思想、精神,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在日本的茶道则体现了禅宗思想。茶禅相同,在茶道中追寻“无我”的境界,解放自我,寻找真正的自由。茶即人,茶道即人道。日本的茶道中融入了日本的特有文化、国民精神以及思想意识。第三、从美学理念进行比较分析。中国茶文化由单纯的饮茶发展为一种精神活动,这与道教的清静无为的思想,追求长生不老神仙境界有着重要的关系。作为一种艺术的中国茶文化,它尊崇的是一种自然美、和谐美。作为最能代表日本美学理念的侘茶,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古朴、静寂的美樟酥泄栉幕囊?部分思想推崇的是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和修身养性。最后、从思想体系方面比较分析。中国人所说的茶德“清、静、和、美”是中国茶艺的特征,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通过饮茶贯彻了中国儒家思想的“仁、义、理、德”的道德观念,以及中庸的和谐精神。日本茶道所提倡的“和、敬、清、寂”和“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和、敬、清、寂”体现了茶禅一味的思想,“一期一会”所体现的是对所招待的客人珍惜之情和感谢之意。第四部分是小结和今后的课题。笔者认为如果能从中日茶文化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茶文化所体现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进行研究,将会使研究更加全面,系统,深刻。综观全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对比分析的理论方法对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同时,笔者也认为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但是由于能力和篇幅有限,本文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有待于专家学者们的指正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