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以往关于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重点关注监管措施及监管指标与其的关系。通过对以往银行效率的研究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金融监管已经步入动态的监管理论阶段,监管措施与银行状况是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的,那么,以往仅关注相关影响因素或监管措施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程度难免片面,更应该考虑到银行效率在不同状态下对监管措施的生效程度是否存在动态影响。因此,本文以三个重要监管指标——外部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和银行准备金率,以及内部监管指标——不良贷款率为指标,证明其与银行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也就意味着银行在不同状态下对统一的或是一味简单收紧的监管措施反应是不一致的,恰当效率区间时收紧监管措施才能发挥积极效用,另外,不同性质的银行对监管措施的需求不同,是存在差异的。本文利用DEA及R软件对三类共计24家银行近六年的数据进行了面板分位数回归,回归结果证明了外部监管指标与银行综合效率之间是非线性的,而不良贷款率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是负相关的。这说明过分强调调高资本充足率及准备金率是不合理的,并不能一直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灵活审慎的制定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审时度势并具体分析不同银行的效率状态对监管有效性很有必要;对于不良贷款,银行需要着力降低不良贷款率减少其消极影响。总之,灵活适度的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银行监管的必然要求,而且,内外部监管的结合搭配是很重要的,内部监管是否合理有效对银行自身运营是否有效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