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平庸之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uohui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的“教书匠”相比,当代教师的伦理角色面临着一种现代性的危机与挑战。抛开偶然性与特质性因素而言,教师个体受社会中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唯个人主义和市场化等因素影响后的道德迷失状态,以及对于从众、服从等心理不反思与不作为的人文缺失状态,构成了当今教育场域中师德危机的一个根源所在。“平庸之恶”具有普遍性与弥散性特征,可能发生在每一教师的个体生命之中,其恶之平庸性具体指代教师个体不作为的代理之恶与不思考的姑息之恶。区别于简单意义上的劳动与工作,教师个体的行动应是在责任的意义、判断的力量与思考的作用共同推动之下而形成的,行动的目的即是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教师作为“平庸之恶”的行为主体,并非是指其不具备或已经丧失了道德能力,而是隐藏甚至逃避了主体与道德自我之间的对话关系,形成了一种知善而难以为善的道德谬误。这一道德谬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责任的缺位、判断的搁置与思考的退隐。首先,责任是师生之间教师之于学生的一种非对称性与非互惠性关系,“平庸之恶”状态下的教师或是在权威与集体的庇护下将责任转嫁,或是在被动的角色中将责任的主体性隐藏,形成了责任的缺位;其次,教师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关系世界中的判断,具体处境之下的“我”不同于抽象意义之上的“我”,在面对权威与个人、功利与道德、纪律与自由等两难境地进行判断之时,教师个体的行为背后潜藏着一种由情境力量和系统力量使然的庸常性,这一庸常的恶逐渐侵蚀着教师个体的个性化与个人化,造成了判断的搁置;最后,教师的行动应基于思考之上而非凌驾于思考之上,狭隘的技术性层面与惯习的循规性方式限制了个体对于教育本意的价值之思与意义之思,行动与思考的相分离状态使教师迷失了对于教育目的追寻的方向,构成了“平庸之恶”所产生的根源所在。教师的“平庸之恶”,从其本质来说是一种难以用行为规范所制约或规避的现象。因此反抗与超越教师的“平庸之恶”,很大程度上应诉诸于行动意义之上的教师个体。积极追寻个体的意志自由、重视关涉教育本真意蕴的哲学之思并在主体认同之上构建主体的意义世界是打破教师“平庸之恶”的应有之义。
其他文献
<正> 慢性鼻前庭炎是指鼻前庭附近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灼痒;具有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祖国医学称之为“鼻疳”。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记载,其多因肺热上扰或湿热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重要分支构成的。三家均有其各自的战争和平观。总结儒、释、道三家的战争和平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研究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胁迫下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浓度分别为0.001mol/L,0.002mol/L,0.003mol/L,0.004mol/L0,.005mol/L,0.006mol/L,0.007mol/L的NaCl溶液处理水稻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方式,应当主要由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本文主要探讨了在
2009年一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的小说《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当代爱尔兰裔美国作家科伦·麦凯恩的成功力作,作家通过"走钢丝的人"为中轴串联起其他十一位
文章首先针对射孔弹的构成加以说明,而后提出多次合压技术本身的积极价值,并且给出合压过程概念示意图。最后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常见的问题加以讨论,对于深入射孔弹质量影响因
介绍了用于低温测量的单点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及多点测温电缆的结构和使用特点.将2003年埋设在青藏高原冻土区某测温孔的一根测温电缆于2010年取出,在实验室重新进行温度标定
目的:通过对麻醉机回路消毒,降低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400例术前无感染、全麻术中使用麻醉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使用ZJ-XD-Ⅰ型多用途
暖暖的太阳,百花齐放,正是郊外踏青的好日子,在这样风和日丽的美景下,当然就会不由自主地拍了好多照片,可是看着这一张张美好的记忆瞬间,却更想让他们变得生动起来,所以小编决定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