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结合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及不同损伤程度的诊断及危险因素,为低血糖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2005年5月至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资料。其中符合下列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标准的42例:(1)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2)有症状性低血糖的临床表现;(3)除外同时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颅内出血、颅内感染、脑发育异常、败血症、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及内分泌疾病;(4)MRI或EEG异常。以同期收治的有低血糖病史,但无脑损伤患儿35例为对照组。对患儿的一般内容、临床表现、血糖相关资料、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平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因素
1、低血糖脑损伤组及无脑损伤组一般情况、出生史、母孕期疾病等因素的比较
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患儿的出生地(农村的比例为47.6%vs5.7%,X2=16.427,P<0.01),胎龄(38.9±1.5周vs37.3±1.8周,Z=-3.662,P<0.01)、剖宫产(61.9%vs14.3%,X2=5.456,P<0.05)、大于胎龄儿(9.5%vs28.6%,X2=4.656,P<0.05)、糖尿病母亲婴儿(Ovs37.1%,X2=18.769,P<0.01)及母亲妊高症(28.7%vs0,X2=11.846,P<0.01)等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性别、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均无显著性差异。
2、低血糖脑损伤组及无脑损伤组的临床症状的比较
低血糖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的临床症状嗜睡(80.9%vs8.6%,Z=40.07,P<0.01)、昏迷(11.9%vs0%,Z=4.456,P<0.05)、肌张力减低(73.8%vs13.9%,Z=28.006,P<0.01)、青紫发绀(23.8%vs5.71%,Z=4.752,P<0.05)、呼吸暂停(52.4%vs11.1%,Z=14.857,P<0.01)、呼吸衰竭(14.3%vs0%,Z=5.423,P<0.05)、原始反射不完全(71.4%vs25.7%,Z=15.961,P<0.01)、惊厥发作(92.9%vs11.4%,Z=51.335,P<0.01)、惊厥次数大于3次(50%vs0%,Z=24.063,P<0.01)及喂养困难(83.3%vs14.3%,Z=36.462,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肌张力增强及兴奋激惹无显著性差异。
3、低血糖脑损伤组及无脑损伤组的血糖相关因素比较
低血糖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的最低血糖值(1.08±0.47mmol/Lvs1.44±0.48mmol/L,Z=-3.129,P<0.01)、初测血糖值(1.20±0.56mmol/Lvs1.50±0.48mmol/L,Z=-2.335,P<0.05)、初测血糖时间(58.8hvs15.0h,Z=-5.782,P<0.01)、低血糖存在时间(35.9hvs15.8h,Z=-4.947,P<0.01)、首次喂养时间(7.3hvs3.6h,Z=-2.278,P<0.05)、最大输糖速度(7.49±2.51mg/kg·minvs5.85±2.31mg/kg·min,Z=-3.465,P<0.01)及使用激素(11.9%vs0%,X2=4.456,P<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高胰岛素血症的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
二、脑损伤组磁共振改变与临床特征、血糖情况
1、脑损伤组磁共振改变
在急性期42例均有顶枕部受累表现,DWI呈高信号改变,20例(20/42)为弥漫性受累,其余22例(22/42)以顶枕部受累为主。29例在低血糖后9-25天完成第二次头磁共振复查,20例首次磁共振为弥漫性受累有13例完成第二次MRI复查,11例(11/13)发生脑软化,表现为DWI低信号,T1WI明显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22例首次以顶枕部受累为主的患儿中有16例复查头磁共振。2例(2/16)发生脑软化,9例异常信号消失。急性期DWI深部白质高信号包括胼胝体7例,内囊后肢5例,半卵圆中心2例,视辐射1例,脑室周围1例。深部灰质基底节DWI高信号1例。
2、不同程度低血糖脑损伤的一般情况、血糖资料及临床症状的比较
弥漫性受累(20例)及顶枕部为主受累组(22例)比较:昏迷(25%vs9%,X2=6.243,P<0.05)、呼吸衰竭(30%vs0%,X2=7.700,P<0.01)及惊厥次数大于3次(70%vs31.8%,X2=6.109,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最低血糖值、首次喂养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初测血糖时间、呼吸异常、意识异常、惊厥发作、喂养困难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1、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除与低血糖的水平、低血糖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外,早期监测、及时有效的输糖干预能降低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
2、症状性低血糖对于脑损伤有提示作用,尤其是呼吸、意识异常及频繁惊厥与低血糖脑损伤密切相关,症状越严重,脑损伤越重。
3、弥漫性受损及深部白质受损的患儿,临床症状相对较重,易发生脑软化,而仅顶枕部受损的患儿脑损伤具有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