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高血糖、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家族遗传性等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血管紧张素Ⅱ不仅是一种血管活性因子,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还是一种生长因子及促纤维化因子,影响肾脏固有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长因子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肾小球肥大、刺激细胞外基质合,参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糖尿病肾病与中医“消渴”之“下消”关系密切,“肾阴亏虚”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早期糖尿病肾病(Ⅰ、Ⅱ、Ⅲ期)的基本病机之一,补肾滋阴方药常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六味地黄丸是补肾滋阴的经典方剂,很多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的方法先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观察六味地黄汤对其血糖、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肾组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本方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补肾滋阴方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六味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30只体重200±10 g,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一周,随机抽6只为正常组(NC),其余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60 mg/kg,正常组注射相应量生理盐水,72小时后,测血糖以≥16.65mmol/L,尿糖阳性为DM模型成模标准。成模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DM)、苯那普利组(BN)、六味地黄汤(LD)组,成模后一周按成人剂量的20倍给药,每日一次。六味地黄汤组按25g /kg予六味地黄汤,苯那普利组按6.67mg/kg灌胃,各组共给药8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服相应量的生理盐水。于DM成模后第9周末禁食不禁水留取各组大鼠24小时尿液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肌酐(Ucr);各组大鼠禁食8小时,称重,麻醉动物,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PG),血尿素氮(BUN ),血肌酐(Scr ),计算肌酐清除率(Ccr )。无菌操作取双肾,剥离被膜称重,计算肾重/体重指数(KW/BW);取右肾组织4%多聚甲醛初步固定,用于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血、尿生化指标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1一般情况及空腹血糖、肾重/体重指数、24h尿蛋白定量:大鼠注射STZ后体重增长缓慢,毛色差,实验结束时,出现肾脏体积增大,尿蛋白增多;空腹血糖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 ),苯那普利组空腹血糖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六味地黄汤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24h尿蛋白定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 ),苯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六味地黄汤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肾重/体重指数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 ),六味地黄汤组、苯那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六味地黄汤组优于苯那普利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的测定结果:血尿素氮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 ),苯那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六味地黄汤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仍高于正常组但无显著差异;肌酐清除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P<0.01),苯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六味地黄汤组优于苯那普利组但无显著性差异。3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HE、PAS染色光镜下可见正常组肾小球结构完整,未见肾小球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系膜、基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弥漫性增宽,系膜细胞轻、中度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PAS染色物质明显增多,部分毛细血管受压塌陷等表现。苯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的肾小球结构也有类似的病理改变,但明显较模型组减轻(P<0.05)。第二部分六味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动物分组、造模方法和给药方法同第一部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肾组织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用肾组织总蛋白校正,计算出肾组织每克蛋白中的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TGF-β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积分光密度和相对阳性面积。结果:1肾组织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肾素活性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苯那普利组比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六味地黄汤组显著低于苯那普利组(P<0.05),六味地黄汤组略低于模型组但无明显差异。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增加(P<0.01);苯那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六味地黄汤组低于苯那普利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肾组织TGF-β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模型组TGF-β1表达主要表达于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有不同程度表达,阳性颗粒主要位于胞浆中。病理图象半定量分析:模型组肾小球TGF-β1表达的相对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苯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六味地黄汤组低于苯那普利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补肾滋阴之六味地黄汤具有改善DN大鼠一般状态,降低血糖、BUN和Ccr,改善肾功能,对早期DN有确切的疗效。2补肾滋阴之六味地黄汤具有减少DN大鼠尿蛋白的排出,抑制早期肾脏肥大,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和延缓肾脏病理进展的作用。3补肾滋阴之六味地黄汤对DN大鼠肾组织Ang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具有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和延缓肾脏病理进展的作用机制之一。4补肾滋阴之六味地黄汤能够降低DN大鼠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具有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和延缓肾脏病理进展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