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生产上针对该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近年来我国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用药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老品种由于抗药性的产生防效降低,不少新品种被引入用于该害虫的化学防治,但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状况知之甚少。通过研究建立了以稻纵卷叶螟1日龄幼虫为供试昆虫,通过稻苗浸渍的方法进行药剂处理的生物测定方法,该方法对供试昆虫的饲料要求不高,适于大规模的药剂筛选与抗药性的监测,也适于大多数具有胃毒与触杀作用的杀虫剂。通过稻苗浸渍法测得11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抗生素类杀虫剂如阿维菌素、甲维盐和多杀菌素毒力最高,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如虫酰肼和氟铃脲及以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氯虫苯甲酰胺的毒力次之,再次是有机磷类杀虫剂,杀虫单和Bt制剂的毒力最低。论文报道了稻纵卷叶螟3地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抗生素类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在三地种群中的敏感性基本上没有差异。稻纵卷叶螟对阿维菌素的LC5o值为0.006-0.009mg Al/L,对甲维盐的LC50值为0.005-0.022mg Al/L,对多杀菌素的LC5o值为0.008-0.016mg Al/L,对虫酰肼的LC50值为0.306-0.330mg Al/L,对氟铃脲的LC5o值为0.131-0.218mg Al/L。稻纵卷叶螟不同种群间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氦虫苯甲酰胺、杀虫单和Bt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并不大。南京稻纵卷叶螟种群(LC5o值为1.584mg Al/L)对毒死蜱的敏感性要低于长沙(LC5o值为0.658mg Al/L)和南宁(LC5o值为0.513mg Al/L)种群。南宁种群对喹硫磷和三唑磷的敏感性要低于南京和长沙种群。长沙稻纵卷叶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Bt和杀虫单的敏感性要高于南宁和南京种群。在测定3地种群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基础上,论文还首次报道了3地稻纵卷叶螟幼虫酯酶、谷胱苷肽转移酶与多功能氧化酶等解毒酶的活性。测定了以阿维菌素、甲维盐、毒死蜱、喹硫磷、辛硫磷、虫酰肼、氟铃脲为基础的二元复配配方对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的毒力,共测定了6个组合46个配比的共毒系数,筛选出2个具增效作用的组合。组合一的配比A(1:99)与B(1:119)共毒系数分别为449与535,具有很高的增效作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组合二的配比E(1:9)、F(1:11)与H(1:29)也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是126、196与182,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论文还对对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料进行了初步摸索,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