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以气道高反应性(AHR)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哮喘的病理学改变以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辅的慢性气道炎症为基本特征,临床上以气道炎症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通气障碍为主要特征。多数国家的哮喘防治方案均采用局部疗法,应用包括糖皮质激素在内的抗炎药物治疗为目前比较流行的治疗手段,但从流行病学分析,并未发现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降低,这提示现代医学尚未能提出根治哮喘方案,而且众所周知的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使其在广泛应用上受限。中医药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的治疗方法很多来源于中医药。长期以来受中医只适合于慢性病观点的束缚,目前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多局限于哮喘的缓解期,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基于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研制的中药新制剂“双龙胶囊”,旨在对其疗效的确认和治疗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探讨,力求寻找可以用于哮喘发作期的中药制剂。1.文献综述查阅整理了近10年来国内外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目前西医、中医对于哮喘的致病因素、临床诊断、发病机理、治疗用药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综述,掌握了相关领域科研前沿动态,并提出了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不足及努力方向。2.实验研究2.1处方论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药研究成果,确定了处方组成和疏风解表,清肺化痰,降气平喘的功能,该方用于哮病风哮证,症见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作前鼻痒,喷嚏,咳嗽,痰粘。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见上述证候者。2.2双龙胶囊治疗哮喘的药效学研究2.2.1双龙胶囊对肺功能的影响实验中分别选用大鼠和豚鼠两种动物,用卵清蛋白注射致敏动物,造成发作期哮喘模型,建模完成后,实验组以三个不同剂量胃饲双龙胶囊(6.30g·kg-1·d-1,3.15g·kg-1·d-1,1.58个·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14倍、7倍、3.5倍),并设阳性对照组胃饲地塞米松(1.4mg·kg-1·d-1,相当于人临床用量7倍),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再以卵蛋白作为抗原攻击激发气道高反应性,测定大鼠肺功能的变化,观察诱发豚鼠哮喘的潜伏期。实验数据显示在大鼠肺功能测定实验中,正常对照组最大呼出量(PEF),0.2秒呼出容积(Fev0.2),第0.2秒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0.2/FVC)分别为6.87、46.38和81.4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此三指标显著降低,可分别降至5.88、39.95和63.26,地塞米松组与中药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升高PEF、Fev0.2、Fev0.2/FVC比值(P<0.05)。在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