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人文主义心理学影响,外语教学从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研究者意识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二语习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来华预科留学生的数量近年来逐年增长,但是目前国内对来华预科留学生这一群体的焦虑和自我效能研究不足,相关研究文献较少。本研究以山东大学2014届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为研究样本,以问卷调查为主,以个案访谈为补充,调查了来华预科留学生的汉语课堂焦虑状况、汉语自我效能状况,分析了学习者的性别、地区、性格因素对两者的差异性影响,以及焦虑、自我效能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课堂焦虑方面:来华预科留学生的汉语课堂焦虑程度较高,‘但没有达到理论上的中等焦虑(99分),且预科生的汉语课堂焦虑程度差别不大。考试压力、汉语本身的特点、与他人比较中的“不自信”是最易引起来华预科留学生汉语焦虑的原因。预科生的性别、地区、性格对其汉语课堂焦虑没有显著影响。但性格越外向的预科生,其犯错和负评价焦虑越低,反之亦然。汉语课堂焦虑与HSK四级成绩以及各部分成绩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两者互有消极影响。(2)汉语自我效能方面:来华预科留学生的汉语自我效能普遍较高。一般汉语自我效能要比特殊自我效能高。在单项自我效能中,最高的是阅读自我效能,其次是听力自我效能、写作自我效能,口语自我效能最低。性别、地区、性格因素对预科生的汉语自我效能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性格预科生之间的口语自我效能有显著性差异,性格越外向的来华预科留学生,口语自我效能越高,反之亦然。预科生的汉语自我效能与HSK四级成绩以及各部分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3)二者关系方面:整体来讲,来华预科留学生的汉语课堂焦虑与汉语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具体来说,各维度汉语自我效能与汉语课堂焦虑也均呈显著负相关。焦虑对自我效能诸方面都有消极影响。汉语口语自我效能对汉语课堂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个案访谈的结果与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笔者在参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几点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