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学历史学业评价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iaocao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现有评价体系仍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核心素养时代”,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完善历史学业评价机制是当务之急。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为弥补资源严重短缺的短板,制定了“人才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完备的教育体系,推行适切的中学历史学业评价机制,其中积累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课题以新加坡历史学业评价为研究对象,关注兼融多元文化的亚洲国家新加坡的历史教育制度与现行学业评价机制,试从历史课堂评价、课后评价和历史科考试三部分,分别介绍其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体系建构与实施经验,提炼新加坡历史学业评价特色和历史教育理念,为我国完善历史学业评价机制的现实困境总结适切性参考。课堂学习评价方面,以培养“21世纪能力”为目标建构探究性历史课堂,提出针对性的实施建议与评价方案,明确教材的编订应适于开展历史探究性教学与自主学习活动。历史教科书编选利于形成国民身份认同与世界视野的课程内容,并以探究主题的方式组织框架,明确应知、应会和应达到的学习要求;设置“自我检测”等板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积极反思并对课堂学习展开自评,促进学生学习。课后学习评价方面,采用布置任务性探究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广泛阅读、搜集信息、解析材料,扩展课程资源与学习领域,并对探究学习全程进行评价。新加坡极为重视历史探究的作用,因此将历史调查研究(探究型学习)列入课程计划,兼顾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际考察,全面记录学生的调研过程并结合最终成果做出评价。师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双向互动,促进了教、学、评的全面结合。历史科考试方面,明确总体评价目标,并为单元检测、学期考试和毕业分流考试分别制定评价方案与实施策略;设计材料题、论述题和课程论文三种题型,注重对历史理解和历史思维力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另外,通过试题可选、考察能力多样、细致量化评分标准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差异,并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多元的评价模式,发挥“考试”对于“教”与“学”的促进作用。限于国情教情学情差异,新加坡的很多“经验”我们无法移植或照搬,但纵观其历史学业评价的实施机制,确也值得深思。因此,以培养历史学科素养为抓手,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切实落入本土实验,进一步探索历史学业评价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路径,才是推动教学、学习、评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路面结构层的层间结合是影响路面整体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相同路面结构、不同层间的接触情况,运用BISAR3.0软件计算分析路面各结构层应力及路面寿命,可得出"当层间接
当我们把历史的回顾、现实的分析、未来的展望综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什么是共产党,怎样建设共产党?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从新的高度、
<正>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诸如"交通肇事""医疗不当""环境污染"等意外事故频频发生,侵害未出生获得独立生命的胎儿权益的情形也越来越多。由于在我国民事法律领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