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城市中,尽管水质处理中的环境工程与科学技术得到空前发展,但已经遭到硬质化的水系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面对城市中的水危机,人工湿地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通过人工手段保护或者营造既能够满足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又可以进行科普、教育、休闲活动的城市湿地公园。因此,如何通过人工手段有效地利用湿地植物,使其最大的发挥生态与景观效益,成为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论文以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理论的梳理和现场调查,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手法等发面进行分析,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等国内已建成的湿地公园为例,就城市湿地公园中植物景观恢复与营造作一系列理论研究,并将理论结果结合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设计情况,提出一套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生境恢复及群落营造的方法,从而为今后类似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与实践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1)通过对国内已建成的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总结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与途径,包括前期准备工作、湿地植物生境营造手段、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群落设计和植物景观的后期管理五个方面。(2)借鉴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成果,以笔者参与的真实项目案例-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在对资料搜集和场地调研基础上,结合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将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生境分为湿地生境与林地生境两大类,并根据每类中建群种及优势种的不同各设计出七种植物群落。同时,将林业中块状混交的种植方式与景观生态学中的种植斑块理论相结合,确定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植物种植方式为近椭圆的不规则种植斑块交叉渗透,面积控制在200-2500㎡。在植株规格的选择上,采用异龄树混合的栽种方式,提高对生境的适应性以及景观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