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滨水区作为高质量、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形态和良好的户外公共活动场所,已成为人们迫切的需求。如何解决城市滨水区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如何探索西北干寒地区适应和改善气候条件的方法,如何在西北干寒地区营建一个舒适的城市滨水区室外活动空间,面对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四季分明,恶劣的气候条件,这些问题日益迫切。本文所研究的城市滨水区小气候设计,是从小气候设计的角度,对西北干寒地区青海海东市三河六岸片区城市滨水区室外活动空间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将气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西北干寒地区城市滨水区相关规划设计中,通过被动式的方法适应区域城市大气候条件和改善不利小气候状况,营造一个舒适的、适宜的西北干寒地区居民进行室外空间活动的小气候环境。本文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要构建的小气候设计策略方法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城市规划的宏观角度入手,对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发展现状及规划建设问题等内容进行初步的探索,其次文章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调研分析我国西北干寒地区城市的自然条件、气候特征及当地人的户外活动行为习惯特征等,总结出西北干寒地区气候调节的任务;第二部分是探索小气候设计的方法,主要分析研究常规风景园林涉及的内容要素、城市滨水环境小气候单元要素及其系统功效的关系。然后针对不同单元的小气候设计要素的组织利用,提出构建针对性的构建策略方法。第三部分内容是针对案例的策略方法论证研究,结合笔者参与的海东市三河六岸城市设计及景观设计实践,提出适宜青海海东市城市滨水区小气候设计的策略方法。本研究对西北干寒地区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以求抛砖引玉,提出适宜西北干寒地区滨水环境的气候设计策略,期望能对未来的西北半干寒地区的滨水环境规划设计起到合理的参考作用。本研究结论为西北干寒地区的城市滨水环境的规划设计应既要考虑改变不利气候因素,又要去适应其气候特征;西北干寒地区不同城市滨水环境的空间单元的类型,不同的滨水环境空间单元根据功能、主题需要选择优化的方式不同,营造的微气候的设计策略不同,与外界交流越强的封闭性越低的城市滨水环境单元,规划设计中优先考虑向阳、通风良好之处,营造善于享受的微气候,并精心布局来调整视觉景观感受,如城市滨水公园重点营造获得自然光、多向阳,相对夏季通风、冬季防风的环境,其次才考虑增加湿度。开放性较强的城市滨水广场、滨水街道则重点考虑多向阳、通风等微气候。封闭性最强的,相对较小的空间单元,易于营造、感受微气候的变化,如庭园营造以自然风和太阳能为主体的环境。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51338007)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大中城市绿地——生境营造模式及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51278410/E08020)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