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各国政府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转移是获取技术来源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转让机制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转让方面的数据、案例等资料缺乏,因此进行实证研究较为困难,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博弈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本文在结合了斋藤优“NR理论”与亚历山大·格申克龙的产业后发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国际技术转移的动力结构模型,其主要动力因素包括:技术供方的利益推动力和国际义务压力以及需求方的需求拉动力和市场引力,随后分析了其对应的动力机制:市场作用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以及国际强制性制度动力机制。并在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国际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因素”模型,即国际技术转移主体(技术供给方与技术接受方)、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的机制环境、技术转移的途径选择与技术差距。其中,对于国际技术转移参与主体对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成效的影响方面,本文构建了博弈模型,基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同时,定性分析了其他三因素对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成效的影响。其次,基于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的“四因素”模型,构建了支持体系,是由针对参与主体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环境支撑制度建设三方面构成的,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意见。最后,本文在基于可再生能源技术转让机制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四因素”模型,对金风科技技术引进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理论框架的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