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所有股骨颈骨折患者共361例,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剩余89例,患者年龄范围均在60-70岁,术后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时间为12个月至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9.5个月,失访24例,剩余6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且完整的随访结果,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空心螺钉内固定组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侧别、Garden分型、ASA评分、术前合并症、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输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1年死亡率、1年再手术率、Harris评分(6个月和12个月)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及总结。结果:1、空心螺钉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及出血量的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空心螺钉内固定组较优;2、两组在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死亡率、术后1年再手术率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上,在术后第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置换组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组;而在术后第12个月,两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60-70岁老年患者,空心螺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有其优缺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很快可以下地负重,但髋关节置换费用昂贵,手术创伤大,而且人工股骨头置换是终期治疗。两者远期髋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内固定甚至优于股骨头置换,并且手术费用相对较低,患者及家属易接受。此外,基于关节假体使用寿命有限,在此年龄段患者远期存在翻修可能,故建议60-70岁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